有一年,腾子京涉嫌腐败被朝廷贬到湖南,他在那里大兴土木,修建了岳阳楼,向当时最著名的两个人,范仲淹和欧阳修约稿。范仲淹欣然应允;而欧阳修则婉拒了,“旧学荒芜,文思衰落……不足尽载君子规模闳远之志,而无以称岳人所欲称扬歌颂之勤。勉强不能,以副来意,愧悚愧悚!”翻来翻去就是说自己已经老了,文思衰落了。 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 腾子京请范仲淹欧阳修写文章,并没有将两位请到湖南去实地考察,然后挥毫而作。他只是托人画了岳阳楼的像,给他们送去。范仲淹也就凭借这一幅画,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写出那篇千古绝唱《岳阳楼记》。这样空对空的事情,欧阳修做不出来。因为这不符合他的文学理念:“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 这里还可以举一个事例。 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稿子交给别人带走后,欧阳修又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当下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来。他提笔修改之后再还给那人。那人接过修改稿,草草一看,觉得非常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他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原来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而”字。 欧阳修的文章里透露出一种达观、逍遥的处事风格,其处理政事也奉行“宽简”政策:令百姓可以从容休养生息。他与包拯都做过开封府的一把手,与威严正直的包拯不同,欧阳修用“宽简”两个字治理政务,同样搞得有条不紊。在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做了一番比较后,在开封府衙门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