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北宋有个“杜拉拉”皇后 最后居然被宋徽宗谋杀(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扑朔迷离的“自杀门”事件

根据《宋史》的记载,刘清菁的“自杀”,大致情况是,“后(刘清菁)以是颇干预外事,且以不谨闻。帝与辅臣议,将废之,而后已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年三十五”。短短数十字,矛盾重重,漏洞百出,简单加以分析,即可看出其中的蹊跷所在。

两宋无内朝,后妃严禁干政,这是常识。除非是由群臣所请而垂帘的太后,才能具备“干预外事”的条件,否则绝无可能。

刘清菁生活在哲宗、徽宗两朝,北宋立国已逾百年,她焉能不知祖宗家法及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个没有家族背景的“黑户”,哲宗活着,她或许会恃宠而骄,干一些出格的事儿,哲宗一死,她还有何可恃?自保尚且不暇,安能再惹是非?这个罪名显然无成立依据。

再看第二个罪名:“且以不谨闻”。

是语言不谨慎,还是行为不检点?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但其中的“闻”字多少透露出一些信息,即“听说”或传闻。刘清菁在竞争皇后位时,是得罪了不少人的,后宫传出一些流言飞语中伤她,实属正常。

有一个故事可以证明。某年冬至节,孟皇后率领妃子们到隆祐宫等待与向太后贺节,大家都站着,只有刘清菁恃宠,到凤椅上坐下。于是,有妃嫔妒忌,耍了心眼,故意说向太后来了,骗刘清菁站起来,然后悄悄把椅子挪开。刘清菁看太后未来,随即又坐下,跌得双脚朝天。众妃嫔大笑,刘清菁狼狈地起身,夺门而出。从这个故事来看,后宫有不少人是愿意看到刘清菁倒霉的。

就算这两个罪名都成立,那也罪不至死,“将废之”而已,跟孟皇后一样,当个废后,要么去守陵,要么进冷宫闲居,反正不会死。为何却出现了“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的怪事呢?

“左右”指的是谁?是她自己的身边人,还是皇帝的身边人?如果是刘清菁的侍从,就荒唐了,他们哪来这样大的胆子?如果是皇帝的身边人,那《宋史》就该记载为“赐死”,而不是“将废之”。可见《宋史》的修撰者,还是有良知的,用蹊跷而矛盾的笔触,为刘清菁昭雪了沉冤。

以刘清菁的性格,若无圣旨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外力逼迫,不可能自杀。前文中讲过了,她非常坚强,二十岁死了儿子死了丈夫,也没有寻死。如今三十五岁了,风风雨雨,历经(难,应更加成熟和坚强,区区“左右”所逼,恐难以让她甘心死于“帘钩”。

由是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刘清菁的“自杀门”,不是自杀,而是他杀(赐死)。事件的幕后罪魁,宋徽宗是凶手,旧党群臣、后宫长舌妇等则是帮凶。对一位当朝太后的废立,如果不是皇帝先有暗示,辅臣哪敢造次?

在三方势力绞杀之下,政和三年(1113年),一代艳后香销玉殒,正如她的名字“清菁”一样,“清”,代表清白无罪,“菁”,是秋天的韭菜在冬天开的花,虽其香馥郁,却开的不是时候,乃宋代“女生遗憾体”。(赵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