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中原王朝为何屡屡受困于北方草原上的蒙古骑兵(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以文人为代表的官僚集团的高度发展,也催生了另一个怪胎——党争。只要是一方支持的,另一方必然加以反对,无论是于国有利,还是于国有害。因此许多著名的将领,都因为踩到了政治的地雷,而不得不黯然离去,翻开明史,这种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当一名将领无法得到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对上畏惧君主的猜疑,对下害怕同僚的诬陷,满脑子想着如何讨好上司、保全禄位,还会有心思去打仗吗?这样的人领导下的军队,又怎么会有战斗力呢?
    尽管中原王朝有着先进的文明和科技,但是谁也无法阻止这两样东西的传播。蒙古人在南宋的火器下吃了亏,但是没多久,他们就利用学来的火器知识横扫欧洲,挥师灭宋;满酋努尔哈赤死于宁远城下的红夷大炮,皇太极随之也组建了后金的炮兵部队。科技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利器,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游牧民族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掌握并使用这一利器,来对付中原王朝。这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领先者固然占得先机,可是这种领先地位能维持多久,就很难说了。
    当然,两相对比,中原王朝也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先进的文化、国土的广袤、人口的众多、物产的丰富,使得中原王朝在各项指标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笔者认为,除了上文提到的有利于游牧民族而不利于中原王朝的种种因素外,还有以下几点,制约了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简述如下:
    
    其一,是农耕民族天然具有的保守性,而中国的地大物博、资产丰厚更加重了这一点,只要守住眼前的就足够了,缺乏游牧民族那种对于物质和财富的渴望。其二,自古以来的优越心态,中国人历来以“中央上国”自居,视周边国家为夷狄,以禽兽蓄养之。不老实就教训一下,如果不是逼急了,是不会倾其全力与四夷争衡的。汉诛匈奴、唐灭突厥,都是为洗刷奇耻大辱而为之。其三,攻守之势不同,依托北方诸多山脉而建筑的长城等防御工事,在绝大多数时候,可以有效地防御北方蛮族的侵袭,对中原王朝而言,这种骚扰不过是肌肤之痒,不会有太多损失。而一旦下定决心对游牧民族进行征讨,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汉武帝外事四夷以至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是每个统治者都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事情。国家的防御性政策,也会影响到军队的将兵,往往士气不振,消极避战者多。最后,也是最重要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统治者的素质。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统治者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所以当明君统治中国时,国家机器可以高效运转,凭借各方面的优势,中原王朝总是能够开疆拓土,扬威国外。而当统治者能力不济的时候,整个国家也会显得异常笨重而缓慢,疲于应付周围的一切。至于王朝的更替,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个王朝覆灭的原因各不相同,总是离不开两点:天时、人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