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关羽:死后谥曰“壮繆候” 是因为他大意失荆州吗?(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西汉每一位皇帝都有谥号,但却只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因为只有有很大作为的皇帝才能在全国立庙供奉,分别是高帝刘邦为高祖、文帝刘恒为太宗、武帝刘彻为世宗、宣帝刘询为中宗。
    其中刘邦是汉朝的缔造者,称高祖当然没问题,惠帝基本没有作为,文帝、景帝虽然是比较成功的守成之君,但文帝勤政爱民被奉为太宗,而景帝滥用刑法,在当时名声都不好,而且他的功劳大多是沾文帝的光。
    武帝以后,汉朝就衰危了,宣帝刘询中兴汉室,因此中宗名副其实,其实中宗的意思就是中兴之主,不像唐朝的李旦只是在大臣的拥护下恢复了李唐的国号就得到了中宗的头衔其实名不副实。而汉武帝在位期间虽然雄才大略,极大壮大了汉朝的实力,但晚年穷兵黩武使汉朝迅速衰落,而且又因为废太子的事牵连了许多无辜的人,国力反而不如他登基之前,因此他死后大臣没有给他庙号,直到他的重孙宣帝登基后才与大臣商讨是否给武帝加庙号,大臣都认为他晚年过错太大,不赞成加庙号,而宣帝本来是武帝嫡长子即废太子的孙子,为了证明他是武帝嫡系后人的合法帝位,他执意为武帝加庙号,结果君臣之间僵持了很长时间,才最终为武帝加了庙号。
    
    可见,当时为天子、诸侯或大臣加谥号、庙号,大臣都有很大的发言权,即便先帝与当朝皇帝有血缘关系,大臣也可以据理力争。而到了唐朝,那些荒唐的皇帝都可以得到“美谥”,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时的大臣已经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了,而且到后来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也越来越浮夸,只是皇帝儿子给死去的皇帝老子加的溢美之词而已,含金量不高。
    而三国蜀汉政权承继两汉,追加谥号的规则依然很严格,大臣们仍然有很大的发言权,蜀汉政权也只有12为大臣被追加谥号。
    上文已经说了,关羽忠勇双全,作为皇帝的刘禅不会不领情,而此时的大臣有很大的发言权,再根据关羽平素刚而自矜,与蜀汉的文武百官关系见不得有多好,现在关羽丢了荆州,身死名裂,那些大臣们乘机非议他,说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才会丢失荆州,身死人手,根据“名与实爽曰繆”称他为繆侯。
    但后主既然准备给他加谥,肯定不会想去加恶谥的,奈何大臣一致如此,刘禅只好又加了个“壮”字,以表彰他的勇武。这也是有后例可援的,就是那个三国后期背魏向晋的贾充,无甚建树只会阿谀奉承,死后大臣根据“恬乱肆行曰丑”要谥他“繆丑公”,他可是西晋的“开国功臣”兼太子岳父,晋武帝自然不高兴。
    
    再看看其他四位:
    张飞虽然暴戾,但他特别尊重士大夫,而那些大臣都是士大夫出身,肯定对他有好感,因此张飞的谥号“桓侯”意为开疆扩土有功就很公正;
    马超基本在汉中,与朝廷的人很少接触,肯定不会得罪他们,而且他又威名远播,因此谥号“威侯”也名副其实。
    老将黄忠被武将讥笑为“老兵”,但确实老当益壮,肯定会得到文臣的由衷钦佩,谥号“刚侯”。
    而赵云虽然官职没有其他四位高,但人缘一直很好,谥号“顺平侯”中两个字均为美谥。
    因此说,关羽死后得到的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谥”,并非因为后主嫉恨他失了荆州而刻意讽刺,而是关羽平时善待士卒而轻视士大夫结冤了蜀汉文臣,才得了个恶谥,要不是他对蜀汉忠心耿耿,估计连“壮”字也得不到,直接谥曰“繆侯”也说不定呢?看看最后魏延的下场我们也许就知道了。
    也有一种说法是“繆”是通假字“穆”,“布德执义”“中情见貌”,这完全是个美谥,还有先例可寻,我们熟知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在《史记》中就被写作“秦繆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