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讨王琳 同年五月,侯安都与周文育会兵武昌,西讨王琳。出征前,王公大臣都到新林饯行,侯安都却在过桥时连人带马跌入水中,当时都认为是不祥之兆。侯安都抵达武昌,王琳部将樊猛弃城而走,周文育也从豫章赶到。这时,侯安都得知陈霸先受禅称帝的消息,叹道:“我们这次一定会失败,师出无名啊!” 当时,侯安都与周文育互不统属,又因部下争斗,关系非常不好。军队到郢州(今湖北武汉)后,侯安都因怒围城,却难以破城,而王琳已赶到弇口(今武汉西南)。侯安都便舍弃郢州,到沌口(今武昌)抵御王琳,结果因大风不能进军。 王琳占据东岸,陈军占据西岸,两军对峙数日后方才交战,结果侯安都、周文育等人都被生擒。王琳用长链将他们锁住,命亲信宦官王子晋看守。 558年(永定二年),王琳出屯白水浦(今九江西),侯安都趁机向王子晋许以厚赂。王子晋便在晚上以乘船钓鱼为名,将侯安都、周文育、徐敬成三人送上岸。侯安都三人藏在深草之中,步行返回营地。 侯安都三人回到朝中,向皇帝请罪,陈霸先将他们赦免,官复原职。不久,侯安都担任丹阳尹,又出任镇西将军、南豫州刺史。 讨平余孝劢等 559年(永定三年),侯安都代替周文育讨伐余孝劢以及王琳部将曹庆、常众爱,并自宫亭湖出兵,追击常众爱。这时,周文育被部将熊昙朗杀害。侯安都便回军攻取大舰,途中又生擒王琳部将周炅、周协。 当时,余孝劢之弟余孝猷本欲投奔王琳,见周炅被擒,便向侯安都投降。侯安都又进军禽奇洲,大破曹庆、常众爱等,烧毁他们的船舰。  拥立文帝 同年六月,武帝陈霸先驾崩。侯安都回军刚到南皖(今安徽怀宁县西),便与临川王陈蒨一同回京,并与群臣商议欲立陈蒨为帝。当时,陈蒨谦让不敢继位,皇后(即宣皇后)又因衡阳王陈昌的缘故不肯下令,群臣都犹豫不决。侯安都道:“如今天下尚未平定,哪有时间等尚在远方的衡阳王,临川王有大功,应当共同拥他为帝。今天的事,后应和者斩首!”说罢按剑上殿,让皇后交出玉玺,并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让他到陈霸先灵前致哀。同日,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任命侯安都为司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不久,王琳兵进栅口,陈军出屯芜湖。当时陈军大都督虽是侯瑱,但是调兵遣将、筹划治理等事,大多由侯安都安排。后来,王琳兵败逃奔北齐,侯安都又进军湓城(今江西九江),讨平王琳余党。 560年(天嘉元年),身陷北周的衡阳王陈昌返回江东。陈昌自恃是陈霸先嫡子,在途中给陈文帝写信,言辞非常不客气,要求文帝让位。陈文帝很不高兴,对侯安都道:“太子就快回来了,我只好找个地方当藩王去养老。”侯安都回答道:“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被代天子,臣不敢奉诏。”要求亲自去迎接陈昌。结果,陈昌在渡汉水时坠江而死,侯安都则进爵清远郡公。同年,侯安都改封桂阳郡公。 讨平留异 561年(天嘉二年),侯安都东讨东阳太守留异。留异原以为陈军必由钱塘江溯江而上,不料侯安都却出其不意,由陆路经诸暨从永康出兵。留异大惊,率部逃奔桃枝岭(今浙江缙云西南),在山谷口竖栅筑城,组织防御。侯安都筑连城进攻,并身先士卒,身中流箭仍面不改色的指挥作战,又顺着山势修建大堰。 562年(天嘉三年)夏,连月大雨,雨水涨满堰坝。侯安都率大舰入堰,用拍舰击毁城上楼堞,留异与次子留忠臣逃奔晋安(今福建福州)。侯安都俘虏留异家眷,凯旋而归,被封为侍中、征北大将军,仍回镇京口。 赐死宫中 自从平定王琳后,侯安都自认为功劳盖世,大肆招聚文武之士,训练骑射,品评诗文,还引褚玠、马枢、阴铿、萧摩诃、裴子烈等为宾客,家中动辄聚集千人。部下将领也大都不遵法度,遇到追究便寻侯安都庇护。陈文帝对此很不满意,侯安都却不知悔改,反而日益骄横。 后来,侯安都陪文帝饮宴,问道:“现在比起当初作临川王时如何?”文帝不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无奈,只得答道:“这虽是天命,也多亏了侯公的帮助。”宴会结束后,侯安都又向皇帝借用供帐水饰,打算与妻妾在殿堂上聚会。文帝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心中更不高兴。次日,侯安都在宫中大宴宾客,自己坐在皇帝的位子上。 当初,重云殿失火,侯安都擅自带将士闯入殿内,文帝对此很不满,便对他有了戒备。后来周迪造反,文帝不顾朝中大臣的建议,改派吴明彻前去讨伐,并数次派使者去侯安都部下处巡视探查。侯安都得知后,心中不安,便派别驾周弘实向舍人蔡景历打听宫中之事。蔡景历将此事奏知文帝,称侯安都谋反。 563年(天嘉四年),陈文帝任命侯安都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将他召回建康。同年六月,文帝在嘉德殿宴请侯安都,在席间将他收捕,囚禁在西省,又将他的部下召集到尚书朝堂,夺下兵器后释放,并将蔡景历的表文公布,宣布侯安都罪状。次日,侯安都被赐死,时年四十四岁。不久,文帝下诏,命厚葬侯安都,宽赦他的家眷。 571年(太建三年),陈宣帝追封侯安都为陈集县侯,命其子侯亶嗣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