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回鹘 九世纪中叶,蒙古高原的回鹘汗国国都被黠嘎斯攻破,亡国的回鹘部众分别向南、向西两个方向迁徙逃亡。回鹘王子庞特勤率领十五个回鹘部落西迁此地,建立起“高昌回鹘国 ”,又称“西州回鹘国”。吞并了焉耆、龟兹等许多城市,由于南迁汉地的乌介可汗尚在,庞特勤自称叶护,以焉耆为治所,余部活动于吉木萨尔与吐鲁番一带。后来又从黠嘎斯手中夺回清镇玛纳斯、轮台今乌鲁木齐和北庭今吉木萨尔,任命大将仆固俊为北庭首领。 高昌回鹘的疆域包括唐朝的伊州哈密、西州、庭州三洲以及焉耆、龟兹二都督府之地。高昌回鹘从公元843年立国,到1275年被反叛元朝的都哇大兵压境、围攻灭国。辽、金、元三代,高昌被讹称为:“火州”、“和州”。 高昌回鹘,高昌为唐代西州,故亦称西州回鹘,阿拉伯史家称为“九姓乌古斯”。 ![]() 《宋史·高昌传》也有记载,在唐安史之乱(755—763)时,高昌一地“颇有回鹘”。此外,《新唐书·回鹘传下》还说在唐代,北庭(今吉木萨尔北)和焉耆之北一带,还有回纥外九部的拔悉密和葛逻禄。到唐开成五年(840),漠北鄂尔浑河流域回鹘汗国政权崩溃,由贵族庞特勤率领,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先到龟兹(今新疆库车)定居,不久分出一部分人东去高昌。唐咸通七年(866),回鹘首领仆固俊从北庭南下,击败吐蕃,收复西州(高昌)、轮台(今乌鲁木齐北)等要地,使回鹘人以高昌为中心所建立的政权遂安定下来。高昌(广义的指今整个吐鲁番盆地)是当时回鹘人巨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除首府高昌(今吐鲁番东南哈喇和卓)外,另在天山北麓唐代北庭的旧址,建设夏都,作为其王室在夏季中避暑及放牧之地。整个高昌回鹘王国的疆域,到9世纪后半期即已形成。东起哈密力(今哈密),西至冰达坂(今阿克苏北),北抵赤列河(今伊犁河),南距吐蕃。境内实行双王制,即高昌回鹘和龟兹回鹘分立。 高昌回鹘,从9世纪50年代建立后,历五代、北宋、西辽、元,到14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元朝及察合台汗国之亡而亡。前后存在500多年(龟兹回鹘大约在12世纪初西辽西迁时即消亡)。其政治史略从其王室即亦都护的谱系,可分为前后两大段:从唐末至北宋、西辽为第一段,其政治倾向是和内地唐朝、北宋往来密切,如唐末其首领仆固俊斩吐蕃大将尚恐热后,传首于唐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即为明显的例子;又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高昌回鹘王阿厮兰汗遣使臣麦索温到宋朝赠送礼物,自称“西州外甥”,追认从前与唐朝的姻亲关系。而稍前即从辽天赞三年(924)开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即西征北庭,其势力及于今阿尔泰山,威震西域。从元初至元末为第二阶段,其总的政治趋势,因蒙古兴起,脱离西辽的统治而归附于蒙古,且助成吉思汗西征,有助于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还曾好几代娶元朝皇室公主为可敦。从13世纪亦都护纽林的斤(1308—1318)时起,高昌回鹘一直忠于元朝皇室,与蒙古西北诸王笃哇之乱作战,纽林的斤的长子帖木儿补化曾从其父入元朝备宿卫,后拜中书左丞相,和内地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