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恩宠也确实不同于一般的朝臣。福康安小的时候就被乾隆带到内廷,亲自培养。待之同诸位皇子没有差别。福康安长大之后,乾隆皇帝又对他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福康安生活豪奢,常常引来地方官员的不满,地方官员曾都次上奏福康安收受贿赂,索要财物的过失,但乾隆却此丝毫不加责怪。这又为福康安的身世之谜埋下一个疑点。 从上面的证据来,可福康安的身世确实值得怀疑,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证据,学术界还无法确定的说福康安就是乾隆帝的私生子。 由此,还有人认为福康安是乾隆帝私生子的说法不可信。首先他们认为乾隆富察皇后投水自尽一说不成立。据历史记载皇后富察氏,性贤淑,尚节俭,不奢华,孝顺太后,敬爱乾隆。乾隆帝与皇后之间的感情极好。有一次乾隆患了疖子,治愈之后,太医说要静养百日,元气方可恢复。为了让乾隆皇帝静养,皇后曾经几个月都在乾隆帝的寝宫外就寝。百日之后,乾隆恢复之后才回寝宫。富察皇后病死之后,乾隆悲恸不已,曾经连续九天,为皇后灵柩添摆供品。并写下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来纪念他与皇后之间的感情:“《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雎?为人伦之伊始,固天俪之与齐。”“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说的是,我是如此悲痛,这样的生死离别,使我失去了贤内助,今后谁来陪伴我呢?  人们根据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恩爱,推断乾隆宠爱福康安也许是因为福康安是孝贤皇后的亲侄子,个性又和乾隆很投合。而且,从福康安一生的功绩来看,所受恩宠可谓受之无愧。福康安从19岁开始戎马生涯,一生转战南北,功勋卓著。乾隆三十七年,福康安率领清兵平定大小金川,乾隆四十九年,平定甘肃伊斯兰教徒起义,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又远涉东南,平定了台湾林爽文起义。接着又在五十六年前往尼泊尔打退了廓尔喀族的入侵,福康安曾经率兵打到加德满都,使得清军获得重大的胜利。福康安为大清效命疆场二十余年,安内攘外,立下了赫赫战功。乾隆六十年,福康安奉命带兵镇压苗民起义,初战告捷,但是就在成功指日可待的时候,福康安却由于长途跋涉的劳累于五月病逝军中。对于福康安的死,乾隆帝悲痛万分,挥笔写道:“到处称名将,功成勇有谋。近期黄阁返,惊报大星流。自叹贤臣失,难禁悲泪收。深恩纵加增,忠笃那能愁。”然后,又下旨追封其为嘉勇郡王。有如此赫赫战功,乾隆帝要封福康安为王也没有什么奇怪。 总之,对于没有确凿证据的疑案,后世之人不可枉加推测。应该采取存疑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全面地了解各种说法的来龙去脉和证据所在,也许那一天有了发现了新的材料,这些历史的谜案就可以彻底的揭开了。 相关阅读 福康安与乾隆:有清一代,关于宫廷的民间传说特别多。如雍正突然于一日之间暴死,传说是被朝廷毁墓戮尸、满门抄斩的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所弒;另外,乾隆被传说是汉人,真实身份乃是海宁陈世倌陈阁老的儿子;还有极得乾隆宠爱,以外戚身份获封贝子,死后又被追封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的福康安,民间传说他是乾隆的私生子,所以才能获此殊宠。 福康安的父亲为大学士傅恒,他的亲姑姑就是乾隆的妻子孝贤皇后,按照辈分,他应该称乾隆为姑父。据说福康安小时候长得眉清目秀,粉面朱唇,模样与他的两个未曾谋面的表哥——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有几分相似,而这两个倍受乾隆喜爱的嫡子,恰恰又因病早夭。 福康安的出现,因此撩动起了乾隆内心深处的一缕父爱柔情,于是他把年幼的福康安接到宫里,如同亲生儿子一般教导培养。这种一反常态的做法,也为民间传说提供了充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稗官野史纷传,傅恒的妻子某日入宫参见皇后,恰遇乾隆,因慕傅妻的美色,乾隆幸之,遂有了福康安。而且自此之后,乾隆还与傅恒妻子长期保持着暧昧关系,后来偶被孝贤皇后撞破。看到丈夫与自己的弟媳通奸,孝贤皇后也因此被气得一命呜呼。 虽然此等齐东野语并不足信,但乾隆与福康安情同父子,却是一点不假。乾隆一心想封给福康安王爵,但碍于礼制,未能如愿,所以他早早就让福康安在外统兵打仗,让他积累军功,以便日后封王。而且每次出征之前,乾隆都竭尽心思为福康安挑选精兵强将,务使其出兵必胜。福康安也没有令乾隆失望,身经百战的他以作战勇敢、治军有方著称,在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廓尔喀入侵等重大战役中立下了大功,并出任多地的总督,权势显赫一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