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戏中,“雍正爷”很忙,也是有原因的。清十二帝中,唯有雍正皇帝是最有特点的。有说头,正是文学创作争相趋之的动力。清朝入主中原,顺治没啥说头,康乾盛世,着墨虽多,惊奇稍逊,夹在中间的雍正则大不一样。雍正爷叫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在位十三年。年号雍正,庙号世宗,谥号很难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皇帝死后都有这么个谥号,各种顶极的用词都用上了。挺烦人的。“雍正爷很忙”,是因为雍正爷一生有传奇性。 其一:雍正篡位。雍正当皇帝,野史质疑甚多。按清史专家阎崇年的说法,就有“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三种。这个话题,都被人说烂了。此处不提。不过,我还是认为,雍正还是正当即位的。中国历史档案馆便存有《康熙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野史之说,我不太相信。但是,有野史之说,就有编故事的基础。 其二:雍正残忍。一部清史,雍正手足相残、打击朋党,登峰造极。雍正即位之后,对心怀异心之兄弟痛下杀手。他的策略就是先造舆论。显然,雍正深谙舆论宣传之重要性。雍正二年七月,刊印《朋党论》下发,该文强调臣子要与君王同好恶,指出朋党之危害。大造舆论之后,雍正就下手了。降皇十四子胤禵为郡王,拘禁汤山,后来派去守陵,再后来降爵为贝子,受圈禁;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由年羹尧监视并名其为“赛思黑(狗)”;劲敌皇八子胤禩被圈禁,赐其名为“阿其那(猪)”;皇十二子胤祹被革职;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禁锢。此后,雍正又拿亲信年羹尧、隆科多开刀。雍正三年,雍正以92大罪令其自尽。雍正五年,雍正以41大罪将隆科多圈禁,次年死于禁所。兄弟可以镇压,亲信可以杀之,可见雍正之凶残。现在的电视剧创作,似乎都是喜欢有点血腥味的。 其三:雍正“文字狱”。史书评价,清朝文字狱空前绝后。清朝顺治帝文字狱7次,康熙帝文字狱12次,雍正帝文字狱17次,乾隆帝文字狱130多次。“文字狱”的无以复加、以及典型案例,我看都应该算在雍正头上。比如,著名的“清风不识字”案。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马上把徐骏革职,再派人一查,在徐骏诗集里找出了“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按大不敬律“斩立决”。再比如,“维民所止”案。雍正年间,查嗣庭去江西做考试官,出一道作文题:“维民所止”,源出《诗经·商颂·玄鸟》。原文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大意是说,国家广阔土地,都是百姓栖息之所,有爱民之意。这个题目完全合乎儒家的规范。然而,雍正听说后,觉得“维止”两字是“雍正”两字去了头,这岂不是要杀自己的头吗?雍正下令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查嗣庭含冤死于狱中,并受戮尸之辱。查嗣庭的儿子惨死狱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人士不得入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