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秘:明朝东南倭乱 倭寇中到底有多少中国人?(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简言之,戚继光时代,所抗击的“倭寇”:1、大部分是中国人;2、有倭人掺杂其中,但不掌握领导权;3、明代史料清晰记录了“倭患”真相,明朝官方仍长期沿用“倭寇”这个说法,与海禁政策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官方不愿承认动乱的源头是海禁;另一方面,把动乱归因为“倭寇”,又适足以强化海禁的合理性。
    这种“历史真相”与“现实需要”之间的裂痕,在明代灭亡之后,曾一度消失。至近代,因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裂痕又再次出现。在30年代的日本学术界,大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按照“皇国史观”,将“倭寇”描述成日本人辉煌的海外发展史,而无视16世纪的日本政府也站在“倭寇”的对立面;另一种,则基于“中日亲善”的需要,有意识地强调中国人在“倭寇”中占有主导地位。
    
    反倒是中方的一些学者,在30-50年代,并未因现实中遭受到了日本的侵略,而曲解历史。如杜鸣治30年代的研究认为:因赋税繁重,海禁严厉,嘉靖年间,“奸民冒倭人旗帜,群起为寇”,“上自官吏,下至富商大贾,沿海居民皆与倭通。”范文澜在40年代的著作中也说:“中国奸人却占大多数”,“嘉靖时代的倭寇,明朝应负激成祸乱的主要责任。”50年代,又有史学家尚钺、吴晗等人,认为嘉靖年间的“倭寇”,其实是一场内乱,乃是“东南沿海工商业实力人物”和“明王朝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把这次战争看作是单纯的日人的侵略,而忽视了中国商人的主导地位是不合事实的。”遗憾的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上述研究成果,很快就被遗忘了。
    自80年代至今,“倭寇”问题仍在不时牵动着中国的对日民族情绪。2005年,曾有网民赴安徽歙县,砸毁了明代“倭寇”头目王直新修的墓碑,理由是:王直乃勾结倭寇的“汉奸”、“民族败类”。由中日两国政府主导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项目中,两国学者在“倭寇”问题上的表述,也存在微妙的差异。日方报告的说法是:“倭寇对中国社会来说并不是一种外部存在。……无论其首领,还是其成员,多数是中国人;地方有势力者(乡绅阶层)与倭寇勾结,插手走私贸易。……1567年海禁解除,消除了倭寇出现的根本原因。”而中方报告,则回避了对“倭寇”内部成员、权力构成的描述,仅简单称之为由日本人和中国沿海商人、海盗联合组成的“海商武装集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