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军神乐毅:连一代神人诸葛亮都推崇的战国名将(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乐毅领命,这一打就打了五年,连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仅剩莒和即墨两城没有被占领,几乎名存实亡了,反观燕国的实力却盛极一时。但是,诸位看官可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此天下常理也。燕国的这次上位,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富国强兵稳扎稳打不同,全凭燕昭王的一口气、几位人臣谋士的里外策划和准确地利用了诸侯间的矛盾,毕竟根基不稳,等到燕昭王一死,燕国的锋芒也就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了。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这位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不对付,他上了台,乐毅可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此时的齐国,虽还未亡,也就吊着一口气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偏巧出了个能人,此人恰恰还是乐毅的克星,他使了一手漂亮的反间计,利用了新任燕王和乐毅的嫌隙,从而使齐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进而奇迹般地复国。关于这位齐国的能人如何以孤城复国,以后会另外详述,此时先按下不表。

战国时期有名的战役,里头用了反间计的为数不少,长平之战秦国用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换下了廉颇,王翦灭赵之前也用了反间计除去李牧,此番齐国也是用的反间计,使燕惠王用骑劫换下了乐毅。齐国具体是怎么实施计策的呢?乐毅花了五年时间攻齐,只剩莒和即墨两城没有攻下,齐国人放出风声,那两个城乐毅要拿下是分分钟的事,迟迟不动手是因为乐毅和燕国新君不和,故意拖延时间想在齐国自立门户,所以啊,现在乐毅在齐国多呆一天,齐国也就会多苟延残喘一天,要是燕国换了别的忠于新君的大将来,齐国的灭亡只怕就在旦夕之间了。本来就看乐毅一直不顺眼的燕惠王,岂有不疑心的道理,召回乐毅,派骑劫顶替。乐毅能统帅五国联军,也毕竟不是一般人,他没有回燕国复命,而是直接逃到老家赵国。看官们想啊,秦惠文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和商鞅不对付,等到他一继位,就把商鞅车裂了;那乐毅在燕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人家有矛盾,当然怕上了台的新君拿自己开刀,燕国是万万回不得的,那能去哪呢,看官们还记不记得,乐毅的老家灵寿,在中山国灭之后归了赵国,而五国合纵伐齐的时候,赵王还曾把赵国相印给了乐毅。

怎么说乐毅连克齐国七十余城,声名赫赫,来投赵国,赵国自然大喜,用不用是一回事,光摆在那供着,就能震慑燕齐。赵国把他封在观津,号望诸君。这边厢,骑劫得了误导性情报,觉得灭齐是分分钟的事,加上根本就不比乐毅攻齐五年那么知己知彼,不但没有攻克莒和即墨两城,反而不断地被齐军撵着跑,把以前占领的齐地都吐了出来。齐国复了国,迎立了新君;燕国劳师动众损兵折将,最后的最后,都还来不及对齐国说上一句“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燕惠王这口气总得找个地方出吧,于是就和乐毅展开隔空骂战(骂战倒还不至于啦,怎么说也有点想把乐毅召回来的意思,就是双方火药味都不小,加点孜然都能烤羊肉串了)。燕王:“乐毅,我用骑劫换下你,还不是念你常年在外打仗太幸苦,让你回来休息休息,你小子倒好,以为我想害你,居然跑到赵国去了。你对得起先王对你的知遇之恩吗?”

乐毅洋洋洒洒说了老长一篇话,实在罗嗦得紧,作者捡要紧的说。“大王明鉴,善始善终这件事,不必强求。我为先王立下大功,就是宣扬了先王知人善用的事迹;而我避免杀身之祸,也是全了燕国和先王的颜面。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我从来也没敢给大王您抹黑,给自己洗白啊。”君子绝交,不出恶声,这句话的典故就在乐毅这里。燕惠王也无法,错原是自己铸下的,乐毅这里不卑不亢给了个软钉子,但又希望乐毅念着与燕昭王的旧情,不与燕国为敌,所以把乐毅在燕国的昌国君封号传给了他儿子乐间。乐毅后来还是和燕国互通往来,被燕赵两国拜为客卿,最终卒于赵国。乐毅的儿子乐间及其同宗乐盛辗转为赵国所用。看官可还记得廉颇奔魏前,和谁闹翻了?就是赵王想以之取代廉颇的乐盛,乐毅的本家后生啊,战国的圈子真小。

话说乐毅能帅五国联军伐齐,又能在破齐主力后支开联军,独帅燕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确厉害,但是这里还有两位隐身人物的功劳,这两人就是战国名嘴苏秦和他兄弟苏代。苏氏兄弟都是纵横家,但同时也是成功的间谍。苏秦因与燕文侯夫人私通而不得已离开燕国,跑到齐国替燕国做间谍,苏秦死在齐国之后,苏代也是身在齐国心在燕。根据战国策记载,在五国合纵伐齐之前,燕国和齐国就打过仗,苏代争得齐王信任,两次率领齐军和燕军交战,故意不敌,前后致使齐国五万士卒被斩首。各玛丽苏编剧若是有心,苏氏兄弟的战国无间道,可是很好的古装题材,既有奸情,又有谍战,还有战争场面…燕国攻齐,胜利在望却功亏一篑;诸葛亮五次北伐,最终功败垂成。孔明自比为乐毅的时候,他是否想到这一节,冥冥之中犹如谶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