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解密重臣张之洞的最后时刻:主张迅速立宪救国(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政争 :杀袁可能引起国家动荡
     1908年 11月 14、15 两日,光绪、慈禧先后去世。慈禧死前安排年仅四岁的溥仪继位成为宣统皇帝,其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慈禧只征求了两个人的意见,一位是军机大臣世续,另一位则是张之洞。世续与张之洞,可谓诰命大臣。初掌柄国之权的载沣这时也只25周岁,与一些满族亲贵对袁世凯倚仗慈禧太后培养自己势力一直非常不满,此时准备将袁治重罪。载沣拟就一道将袁革职,拿交法部治罪的谕旨。但征求奕劻意见时,奕劻坚决反对,警告说:“杀袁世凯不难,不过北洋军造起反来怎么办?”另外,当时已规定了谕旨不经军机大臣副署不能发表的制度,奕劻是首席军机大臣,如果他不副署就不能发表。载沣又征求张之洞的意见,张虽与袁一直有矛盾,但认为载沣刚刚掌权就诛杀大臣,影响甚巨,杀袁可能引起国家动荡,也坚决反对。最后,载沣接受了张之洞的意见,发布袁世凯“患足疾”着即开缺、回籍“养疴”的谕旨。
     当此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百废待兴,朝廷方宵旰忧勤,预备立宪,但能自强不息,终可转危
     为安
     袁世凯开缺,张之洞又是“托孤大臣”,载沣对张倚重异常。然而好景不长,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二者产生重大分歧,关系迅速恶化。简单说,在用人方面张之洞主张化除“满汉畛域”,以保局势稳定。但载沣越来越偏重任用满族亲贵,在清除袁世凯势力时乘机剥夺、削弱一些汉族官员的权力,同时任命自己 24 岁的弟弟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22 岁的弟弟载涛管理军咨处事务。这些任命,张之洞都不得参与。作为大清王朝的忠臣孽子,张之洞完全明白这是倾覆江山社稷之举,与载沣力争无效,以致“郁狂气发”,直到呕血。


     在处理一桩铁路弊案时,张之洞认为载洵、载涛两贝勒推荐的继任者人选殊不得当,反复向载沣说此事“舆情不属,必激变乱”。然而载沣只是冷冷地回答说 :“有兵在!”张之洞大出意外,对人感叹 :“不意闻此亡国之言!”病情更加严重。
     在立宪方面,张之洞深切感受到压力强大,如不尽快开国会很可能会丧失民心,爆发革命,因此一直力主速开国会,也被载沣拒绝。
     遗折 :仍希望清王朝能预备立宪
     1909 年 10 月 4 日,载沣前来看望气息奄奄的张之洞,载沣走后陈宝琛进室打探摄政王究竟谈了什么,张之洞只是叹息道 :“国运尽矣!”究竟载沣说了些什么使张之洞大发“国运尽矣”的悲叹?不得而知。流传出的,就是几句问候话。或许,是不接受张之洞化除“满汉畛域”的劝说?或许,是拒绝“顺舆情,开国会”的建议?然而正是在这一天,张之洞溘然长逝。
     他在《遗折》中仍希望清王朝能预备立宪:“当此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百废待兴,朝廷方宵旰忧勤,预备立宪,但能自强不息,终可转危为安。”据当时报纸报道:“闻张相临终尚以宪政勿迟行为言”。
     自上而下的改革比自下而上的革命,社会成本当然小得多,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以渐进温和的改革而非激烈的暴力革命来实现社会进步。因此,指责辛亥革命打断了晚清“立宪”的观点颇有影响。其实,清末恰是执政者的拒不改革,才为革命打开大门。当老臣张之洞都大受排挤、其化除满汉畛域、顺舆情迅速立宪主张都不被朝廷接受时,还能让谁相信它在“改革”?当对晚清政局洞若观火的张之洞都哀叹这个王朝已入“末世”时,大清王朝的寿命还有几何?进一步说,与其说它的“立宪”被革命打断,不如说是它自己的所作所为断送了“立宪”,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