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解密:文天祥怎样拒绝元朝忽必烈劝降而赴死?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元朝,北京(时称大都)的刑场在柴市口(今东城区交道口)。
     说起来,我知道柴市口,还是因为文天祥,这位写有《正气歌》的南宋状元宰相,正是在柴市口,实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最高理想。
     文天祥战败后,经过“零丁洋”而被押赴大都兵马司狱中。元世祖忽必烈看重这个人才,让被俘的亡国之君恭帝出面当说客,希望文天祥遵君臣之道而投降。
     文天祥一见恭帝即泪如雨下,边哭边说:圣驾请回,圣驾请回!很艺术地处理了难题,既给了恭帝面子,又保持了自己的气节。
     “君恩”不灵,便动用亲情。
     元朝唆使文天祥沦落乐坊与妓院的宠妾及宝贝女儿,乞求其救助。
     文天祥肝胆欲裂,仍硬起心肠给“掌上明珠”回信:“阿爹救不得。”
     最后,战无不克的忽必烈只好亲自出马,劝说这位文人:“我很钦佩你的忠烈。但你们的皇帝都归顺我了,你也不妨做我的丞相。我不会亏待你的。”


     文天祥不屑一顾:“我是大宋的宰相,哪能再为另一个朝廷服务!”忽必烈觉得还有商量的余地:“当两朝宰相或许有违你的观念,那么可否主管枢密院?照样能为老百姓做些实事嘛!”
     文天祥昂首回答:“一死之外,别无所求!”
     黔驴技穷,忽必烈下令对文天祥执行斩刑。
     那是至元十九年(1283年)发生的事情。当囚车驶往柴市口,老百姓纷纷赶来为忠贞不屈的文丞相送行,仅刑场周围就集合了一万余人。
     行刑官怕市民造反,锣鼓开通时一再宣称:“皇上有旨,只要文丞相肯降,立即收回成命,荣任本朝宰相!”
     文天祥戴着镣铐,神色坦然地来到刑场上,他问旁边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指给他看了。文天祥恭恭敬敬地朝着正南方拜了几拜,然后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岁。(引自方彪著《北京简史》)
     文天祥的碧血,抛洒在柴市口。文天祥的丹心,跳动在史书里。
     元朝的末代皇帝逃出大都时是很狼狈的。他回到草原,回到自己的祖先成吉思汗、忽必烈汗的发祥地,重新成为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者。元大都在其心目中,如同一个吹弹已破的梦。是对自身破落命运绝妙的讽刺:偌大的帝国,居然眼睁睁瞧着在自己手中破产了!
     据说至元十九年(1283年),忽必烈下令在柴市口(今交道口)刑场处决南宋宰相文天祥,怕大都市民造反、举火燃城,特意将城垣上覆盖的草席全部撤下来,以免引火,考虑得可真够周到的。
     那场被严加预防的火灾未能及时发生,但并未根绝,只不过推迟了,推迟到八十五年后(1368年),终于燃起, 一发而不可收。元大都就这样毁于复仇之剑。慷慨就义于柴市口的文丞相可以瞑目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