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亶望很聪明,他和总督勒尔谨说,咱就和朝廷报旱灾,连年大旱,粮食都拿去赈济灾民了,这样还能从朝廷那里骗点赈灾款呢! 王亶望是布政使,他这么搞,整个甘肃官场都跟着学,各府州县都这么干! 在中央和甘肃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王亶望非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被朝廷表扬,省去每年财政转移支付的不少负担。乾隆四十二年(1777),王亶望高升为浙江巡抚,带着大把的银子走了。 王亶望走后,继任甘肃布政使的叫王廷赞。新任王副省长和他的前辈一样,是个贪官,继承了一样的贪污手段。王廷赞在原有基础之上,还有创新,除了征收每名捐纳者55两之外,还征收办公经费4两,“心红纸张费”2两。 王亶望、王廷赞二人先后主持甘肃“捐监”事务长达六年,一共捞取了白银1300多万两。 如果不出事,甘肃官场就会一直这么集体贪腐下去!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肃循化发生回民起义,甘肃地方当局镇压不力。朝廷派阿桂率兵入甘,阿桂奏报甘肃连绵阴雨。此前,王廷赞和总督勒尔谨却奏报甘肃连续数月大旱。乾隆这才起了疑心! ![]() 与此同时,总督勒尔谨由于镇压不利,也被乾隆下旨问罪。在调查过程中,竟然发现勒尔谨的家产不如自己家奴多的咄咄怪事。 种种疑团,种种荒谬,引出甘肃官场的塌方性腐败浮出水面····· 最后,甘肃大小官员一百多人被法办,其中王亶望斩首、王廷赞绞死、勒尔谨自尽,二十多名官员被杀,七八十名官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事情结束了吗?并没有!王亶望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原因在于朝中有人当保护伞,随着追查深入,王亶望的保护伞也逐渐明晰,他就是已故大学士于敏中! 不能再查下去了!再查,整个天朝的官场就要全部沦陷了······ “朕不忍追治其罪”,这句话是乾隆在圣旨中为于敏中辩护的托辞。几年之后,乾隆下旨将于敏中的牌位从贤良祠中撤出! 制度不变革,反腐无效果!在查抄王亶望家产过程中,主持查抄工作的闽浙总督陈辉祖抄没王亶望家产时,竟以银换金,隐藏珍贵玉器,偷换朝珠,将大批赃物,窃为己有。朝廷派官核查,情况真实。事情暴露后,陈辉祖畏罪自杀。 大清王朝的腐败,其实罪魁祸首、最大的贪污犯是乾隆皇帝本人!(原文来自朱言论史的头条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