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鼎立中期存在的权力交接和新陈代谢问题,在三国后期继续存在,而且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长时期的三足鼎立本身,也在消磨着人才的意志,使晚出的人才和前两期相比,明显不如。 魏国曹睿死后,君位传给了不知来历的幼小儿子,执政大权交给了纨裤子弟曹爽,曹魏集团的实力从此便衰落了,在三个国家中,它是首当其冲衰落的。 蜀汉在诸葛亮死后,继续采用刘备的权力交接方式,军政大权交给了当时最有影响力和能力的蒋琬,并以仅次于他的费文伟为辅,军事方面,则名将姜维逐渐得到重视,所以在诸葛亮身后的十余年中,蜀汉依旧是小而强的国家。 只是好景不长,蒋琬死后,后主刘禅开始亲政,没有才能的人拥有了权力,蜀汉内部的实力和活力便打了打扣,费文伟死后,军政大权基本分开,后主刘禅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将相之间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变差,蜀汉集团便也很快走向衰落。 东吴方面,在孙权死后,幼子孙亮继位,孙亮此人虽然聪明过人,但毕竟没有经验,没有威望,所以孙权也学习刘备,把国家大权实际上交给了最有能力和影响的诸葛恪,但诸葛恪也是个优点缺点很明显的人,孙权的眼光毕竟不如刘备。  诸葛恪北伐失败,很快倒台,吴国便成了几位权臣依次表演的舞台,直到暴君孙皓继位,才扭转了主弱臣强的局面,转向暴政时期,东吴集团由此也衰落了。 三国集团既然次第衰落,那么鼎足而立的闷葫芦便会很快打破,能够打破这个闷葫芦的,不可能是这三个衰弱的老集团,只能是新生力量,现在我们研究一下,三国中哪一国是培育新生力量的温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