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袁世凯称帝失败源于汉人只认同满族皇帝?(2)
1919年6月28日,法国凡尔赛宫一片喧嚣。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终于要画上句号了。长达六个月的谈判,饱受战争苦难的百姓们都希望这一纸文书能够换来永久的和平。 终于要签订对德合约了。 然而,在远东地区却氤氲着黑压压的乌云,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凡尔赛条约》签订的时候,民国第一外交家先生的车子正悄悄驶过巴黎街头,他的心情是复杂的,终于结束这长达六个月的煎熬了,国家交给他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方面希望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所有特权,尤其是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主权问题。但日本则希望接收德国在远东的一切特权和殖民地。英国和法国为了迁就日本,同意了将德国的在华的殖民地划归日本管理。 做为战胜国的一方,却还是未能收回自己的领土。正如电影《建党伟业》中的台词一样: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耻辱般的一天。 中国派遣了十余万劳工背井离乡远赴重洋参加一战,修筑工事。可战争胜利后,却等到这样的结果。 不知此时,还有没有人想起春秋时期那个可爱的宋襄公:那个为了不违背“国际道义”而做了俘虏的宋国国君。  不仅仅是劳工,中国也曾计划派遣远征军去欧洲作战,并任命唐在礼中将为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唐在礼将军在法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司令部,并且与法国交涉四万中国军队赴欧作战的问题。 只可惜,吝啬的法国人没能够给予中国军队财政与运输上的支持,这个计划无疾而终。 然而,唐在礼将军的先头部队却获得了各界的赞誉。 一位记者在报道中就根据中国部队在巴黎的状况做出过这样的设想:中国的军队曾饱受嘲讽,但是中国人的个人军事素质则受到过很多人的称赞,其中包括一位在威海卫率领过华人军团的英国人。只有在最好的指挥官率领下,中国人才能发挥出他们强健体魄,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奋不顾身,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能力。刚建立民国的中华民族现在有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抓住一个世界大战的机会来打败敌人和依靠协约国军的力量来组织自己的军队。 只可惜,中国的军队并没有真正的在欧洲战场亮相。 然而一战毕竟是结束了,中国也毕竟是战胜国。 早在1918年战争胜利之后,中华民国各界便开始准备庆祝胜利的仪式。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