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为何要扩大科举录取人数?防止落第者们造反(2)
刘启即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的第六位皇帝,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是窦太后,于公元前188年出生,去世于公元前141年,享年48岁。刘启于公元前179年被立为皇太子,159年登基为帝,在位时间16年之久,刘启上位后,勤俭爱民,励精图治,整个汉朝呈现一番欣欣向荣之势。 在政治方面,面对诸侯割据势力采取削藩政策,巩固了中央集权,平定七国之乱。在经济方面,鼓励农耕,减免赋税,大兴水利工作,促进农业生产,从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庶。在法律方面,刘启减轻刑罚,对法律有了严格的规定,从而保证了法律的公平性。在文化方面,积极鼓励各个学派的发展与兴起,这让中国的文化得以壮大发展和流传。在外交方面,刘启采取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友好邦交,并在边界处设立关市,用来双方进行贸易合作,这种外交手段让汉朝和匈奴和平共处,解除匈奴的动荡与不断骚扰。在军事方面,刘启采取防御政策,审视夺度,必要时给与以反击,所以在抵抗匈奴中出现了一大批英雄将领,如李广,郅都等人。 刘启在位期间的为政举措让其成为一代明君,也奠定了其在西汉史上的历史地位。刘启的政治原则是开明宽松的,所以在刘启的领导下,社会经济呈现向上趋势,百姓生活幸福美满,政治稳定,所以被称之文景之治。刘启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刘恒是西汉第五个皇帝,刘恒是一个低调做事的君主,为人处事均采取宽容平和之态,公元前180年,刘恒被拥护为皇帝,这个皇位来的很是突然与意外,所以刘恒做事很是小心谨慎,同时采取拉拢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皇权。登基后,刘恒励精图治,镇压叛乱,政策上宽俭待民,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明君。不仅如此,刘恒还兴修水利,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从而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刘恒以身作则,衣着朴素,对整个西汉的影响之巨大。在刘恒的努力治理下,整个西汉步入了一个强盛而安定的时期。  刘恒立下司法,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诛连的体系,同时改革刑制,肉刑等残酷刑罚不得出现在西汉的刑罚制度中。刘恒在经济方面,以安民为本从而开展一系列经济举措,减省田租税率,从而激发生产积极性;减轻徭役,成年男子3年一次服役;开放国家山林,允许百姓们私自开采矿产,这些举措大大激励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拉动整个社会的经济体制。在军事方面,刘恒采取以和为贵,对常年来犯的匈奴采取和亲策略,但是这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危险,刘恒采用募民实边的策略,一边备胡,一边则鼓励发展,可谓是对整个边境的发展和安全有着巨大的贡献。刘恒在位22年时间,为整个西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在政治上的举措都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整个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