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后,张学良从关内启程回沈阳。在此多说一句,他为何延迟13天才返回?张学良的侄子张闾实回忆: “‘皇姑屯事件’发生时,大伯(张学良)虽在天津,却找不到他人。部队都慌了,是寿夫人(即大帅五夫人)出来安抚部队,并派人到所有可能的地点去找。” 张学良回来后,立即进行部署,把各项工作都做了妥善的安排。6月21日,正式发表张作霖逝世的消息。 【处置杨宇霆常荫槐事件】 杨宇霆、常荫槐是张作霖的老部下。张作霖被炸死后,二人不把张学良放在眼中,经常飞扬跋扈,对张学良动辄训骂。每当张学良向杨询问情况或发表主张时,杨都不耐烦地说:“你不懂,别瞎掺和,我会做决定。”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杨宇霆对此坚决反对,他认为不应该服从蒋介石,因此与张学良酿成新的矛盾。 与此同时,也有人向张学良告密,说杨宇霆、常荫槐等人串通谋反,让张学良深感威胁。 ![]() 1928年,张学良(右)与杨宇霆(左)在奉天督军处合影。 至于如何处置杨、常,张学良犹豫不决,于是找于凤至出主意。于凤至回忆说: “很多人向汉卿报告杨的谋反罪行, 汉卿则因为杨是大帅的重臣, 并且两人有一个时期曾在军旅中一起相处,对杨如何处置一直犹豫不决。汉卿就此事问我。我说:‘中国有句老话:当断不断,必受其害。首先要查明他是谋反夺权公然勾结反叛军头,还是仅仅自视才高,怕你处理事务不当而争相处事。如果是前者,就要迅速除掉他,因为日本在旁,正窥伺要动,决不容内部有乱。’汉卿采纳了我的建议,遂派人调查……汉卿决定除掉杨宇霆以及他主要同党常荫槐。我反对杀人。汉卿用银圆掷正反面决定,三次都是主杀的面,似是天意。 ” 1929年1月10日晚,杨宇霆、常荫槐被张学良在大帅府老虎厅枪杀。按于凤至的说法,“杀了杨、常,除了内患,稳定了汉卿的领导权”。不过,现在也有学者对该不该杀杨、常提出质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