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儿,有的同学可能会疑问:同样是大航海,为什么欧洲人知道开拓殖民地,攫取新的物质资源,而我们祖先曾远到非洲好望角,却在大海上兜了一圈又回来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 欧洲面积小,随着十四、十五世纪人口暴涨,土地和资源问题日益严重。恰在这时候,哥伦布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开拓殖民地是必然结果。而我们祖先生活的东亚大陆腹地,地大物博,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在没有极端自然灾害下,粮食产量供养这个民族绰绰有余,其它资源也满足当时生产力需求。既然什么都不缺,就没必要再出去冒风险。这片土地非常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很早就已进入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乐乎悠哉的田园生活,反过来又进一步消磨了一个民族的开拓性。所以,我们祖先没像欧洲人那样大规模侵略和殖民,是情理之中的。 这种意识不仅存在于普通民众脑子里,统治阶级也这样。所以,纵观中国历史,大部分时间是在抵御外族侵略,而不是主动出击开疆拓土。国土面积最大的时期是元朝和清朝,但统治阶级不是汉族,而是没受到农耕文化浸染的少数民族。由此可见,地理条件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文化理念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民族性决定了这个民族的行为方式,行为决定结果。 郑和下西洋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员查三天查不到,一问才知被车驾郎中刘大夏藏起来。刘认为航海劳民伤财,藏匿档案是担心皇帝再下令组织航海。该档案应包括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究竟是否被刘销毁,至今仍是谜。档案失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大航海的态度,也给后世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大概亦即从那时起,就已经有了闭关锁国苗头。 有因必有果,到今天我们也不难理解清朝后期的为什么会受到压榨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