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尚书夏元吉,是明朝初年重臣,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五朝帝王,是一位报效国家的睿智臣子。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明太祖时期开始受到重视,建文帝时期任户部右侍郎,后朱棣继位,没有介意他曾经效忠建文帝,仍然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夏元吉后来又辅佐仁宗宣宗两位帝王,成就了仁宣之治,政绩卓越。 读夏元吉的史料传记,你会发现这位五朝老臣的的确确是一位治世能臣,且心怀天下。他既有丰富的学识,也有极强的实践能力,最难得的是他是为百姓而做官,而不是为了自己而做官。 夏元吉的父亲父亲夏时敏,早年是湘阴县教谕官,因此在夏元吉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而他父亲的早逝,也让他从此发愤图强,致力于学问之中,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里,夏元吉积累了丰厚的理论知识,以至于他后来直接通过乡荐进入太学之中。 说夏元吉实践能力很强,是因为无论将夏元吉放在哪个部门,夏元吉都能够发光发热。明太祖时期,夏元吉任户部主事。户部的工作繁杂而庞大,新去的人总要适应一段时间,犯些小错,才能慢慢胜任自己的工作。而夏元吉初期就表现的极为稳重,将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深受当时的户部尚书郁新的重视。  明成祖时期,浙西发大水,灾祸很是严重。最开始派去的官员,并没有好好的处理好灾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于是明成祖又让夏元吉前去,夏元吉到了那儿之后,深入群众,靠自己的双腿考擦实际情况。最后再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制定详细的水利工程,最后完美的解决了问题。 夏元吉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能臣,他是一位深入百姓的官员,切实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户部尚书郁新去世之后,夏元吉主事,他一上台就减轻赋税徭役,严申食盐和钱钞方面的禁令,清理仓库货场,推广屯田种养,以供给边防,减轻人民负担。 湘阴有句老话叫:“夏尚书作官,荫盖湖南、江西两省。”据说夏元吉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听见湖南江西两省百姓生活极为困苦,钱粮紧缺。正好当时皇帝想要出巡,夏元吉于是心生一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