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结束后,虞允文入朝觐见,宋高宗对这位救国功臣十分赞赏,他对宰相说道:“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任命虞允文前往两淮布置军事。虞允文先后三次向朝廷进献收复两淮的策略,但宋高宗置之不理。此后虞允文担任江淮、荆襄路宣抚副使、川陕宣谕使。 ![]() 宋孝宗即位后,开始进行北伐,但遭到失败。由于丞相史浩、汤思退对虞允文十分忌惮,所以虞允文一直被安排于地方任职。虽然曾短暂在朝廷内担任参知政事,但不久就御史弹劾,虞允文只得回乡,担任一些闲散的职务。 1167年抗金名将吴璘病死,宋孝宗命虞允文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他上任后积极整顿军队,减缩军费开支。两年后虞允文担任左丞相兼枢密使,主持朝政。虞允文积极选拔人才,一批贤能之人在他的提拔下纷纷崭露头角。 1172年虞允文因患病要求辞职,在推荐官员人选时,与宋孝宗产生分歧,同时御史萧之敏劾虞允文,虞允文被迫上章待罪。此时已经是太上皇的宋高宗站了出来,他对宋孝宗说:“采石之功,之敏在何许?毋听其去。”于是宋孝宗将萧之敏贬谪,并亲自在扇子上题写诗词慰留虞允文。但显然虞允文已经失去宋孝宗的信任。 不久虞允文辞去丞相职务,要求镇守四川,以图恢复中原,于是宋孝宗任命他为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雍国公,并与他约定两路出兵,直取中原。虞允文到任后,积极筹划,最终积劳成疾,于1174年病死,终年65年。四年后宋孝宗检阅由虞允文编练的军队时,感叹道:“虞允文行沙汰之效也。” 下诏追赠其为太傅,谥忠肃。 虞允文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至今仍有他的作品流传于世。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在《虞公神道碑》中称赞虞允文“终生好学,“食必观书,为文立成, 不雕而工”。 可以说采石之战是虞允文一生的最为辉煌的时刻,后人评价道“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毛泽东主席更是在《续通鉴纪事本末》的批注中对虞允文予以高度评价,“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