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的抗争胜利后,国民党各级官僚到达收复区,在没有受到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他们各谋私利、滥用权力、营私舞弊,给收复区人民留下了极坏的印象。如上海的当地人给予接收人员一个贬称——“重庆人”,并说他们只对五子感兴趣,五子指的是:条子(金条)、房子、女子、车子、馆子。 当时的《大公报》在半个月中两次发表社评呼吁:“我们现在不但要收复失土,而且去抚慰受创的人心,收复失土,千万不要失去人心。”“二十几天时间,几乎把京沪一带的人心丢光了。” 虽然舆论监督力量和效果微弱,但还是引起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为了缓和舆论对接收中大规模贪污舞弊情况的批评,1946年,国民政府责成监察院牵头,组织接收清查团清查各地敌产接收的情况,然而,此时距离接收敌产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清查团最后也只抓出寥寥几个案例。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也对贪腐行为作斗争,对贪腐行为虽有所制约,但一旦牵涉到统治集团的高层,涉及家族利益,为了不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就不了了之。这也是蒋介石政权最终丧失民心,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军事压力下,迅速崩溃的根本原因,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上海“打虎”之行。  由于战后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又马上爆发了全面内战,人民根本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和机会。全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以上海为例,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零售物价增加了5倍,一年后又涨了30倍。但这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皆未能奏效。 1948年8月21日,蒋介石任命俞鸿钧为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员,赋予警察大权,施行币值改革、限制经济、禁止工资与物价上涨,不过真正担纲的是其副手蒋经国。蒋经国一到上海就立即投入工作,他将自己的队伍派驻到上海管制区下的江苏、浙江、安徽三个省,并在上海等地张贴公告:凡检举违反经济管制者,经查属实,可以得到没收的财物折价之三成,作为奖金。并称对奸商速审速决,不予宽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