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自1398年6月30日登基为帝,在位四年期间也曾励精图治,希望能够将大明朝治理的更好,朱允炆登基侯的为政举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法制,这是朱允炆登基后为明朝做出的最大贡献。明朝开国以来,洪武帝朱元璋曾经颁布了一部法典,这部法典被称为《大明律》,是当时国家的法律准则。朱允炆未登基前,便认为《大明律》内有些惩罚太过于严厉,在他上台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着手修订《大明律》,废止那些过于严厉的条例,此举为朱允炆赢来了仁帝的名声。第二、改革财政,一方面减轻某些地方苛重的赋税,令地方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另外一方面限制佛、道二教所能免税土地的数量。第三、实行削藩的政策。为了保证中央集权,拨除有野心皇叔的势力,在心腹大臣的建议下,建文帝决定削藩,也正是削藩令建文帝招致严重祸端。燕王朱棣不满朝廷的削藩令,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役,成功的攻占南京,在一场大火之中,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成为明朝的第一悬案。 1398年,朱允炆继承了他爷爷朱元璋的皇位,史称建文帝。史书对朱允炆有这样的评价“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朱允炆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温文尔雅,温和顺从。因为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已逝,嫡长孙又早夭,乖巧的朱允炆作为嫡长子次孙,受到了朱元璋的青睐。但是身为一国之君,他缺乏了自信、坚毅的性格。在登基后,朱允炆为了巩固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大刀阔斧地实施“削藩”政策。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封地内深得民心,势力强大,对他的皇位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朱允炆与亲信大臣密谋逮捕朱棣。朱棣雷厉风行,有勇有谋,像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有着过人的胆识与气魄,怎么能忍受自己侄子如此的做法。朱棣趁势,以八百骑兵举事,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占领金陵,推倒朱允炆,登上了皇位。江山易主,朱棣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与毫无治国经验的朱允炆相比,朱棣更具备了成为帝君的才能。在长达22年的在位期间,朱元璋支持郑和下西洋,抵御外患入侵,巩固领土版权,组织编纂《永乐大典》,为明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 在平常百姓家,朱棣与朱允炆只是叔侄关系。但是,生于帝王之家,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家天下”的环境中,朱元璋的子孙们摩拳擦掌,对皇位虎视眈眈,渴望成为一家之长,一国之君。在这场斗争中,朱允炆不幸地扮演了牺牲者的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