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胡服骑射简介: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当时所谓的“胡服”,是指类似于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装,同中原华夏族人的宽衣博带长袖大不相同,所以俗称“胡服”;“骑射”指周边游牧部族的“马射”(骑在马上射箭),有别于中原地区传统的“步射”(徒步射箭)。从此,使军队中宽袖长衣的正规军装,逐渐改进为后来的衣短袖窄的装备。从而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为国家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谓“胡服”改革,就是穿胡人一样的衣服。当时的胡人身穿短衣,便于骑马射箭,方便灵活,进退自如。而赵国官兵都身穿着宽袍大袖,或穿盔甲,步兵与车兵混合编制,虽相策应,亦相互牵制,不如骑兵迅捷。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赵武灵王总结战场形势后认识到:要加强军队实力,就必须发展骑兵。而发展骑兵,又必须首先对官兵的着装进行改革。所以,穿短衣、长裤这一“胡服骑射”行动便成为了军事改革的关键。他声明“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削减军中的车兵,增加骑兵;要求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方便于进行骑射。
    赵武灵王深知“胡服骑射”改革并不只是服装的改革,其实质是一场军事上的重大改革,来自内部的阻力肯定不小,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首先找思想开明豁达的大臣肥义商量,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据《赵国策·赵策二》记载,赵武灵王对肥义说道:“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答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
    然后,赵武灵王又从宗室贵戚中最有威望的叔父公子成身上突破。据《资治通鉴》记载,当听说赵武灵王带头穿上胡服的消息后,公子成诈称有病不肯上朝。武灵王派人去请他,公子成对使者说了一番道理:“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意思是说,中国是圣贤所教诲的地方,是礼乐风行的地方,是远处国家参观、向往的地方,是各少数民族学习的榜样。现在大王放弃这些而去改穿胡人的服装,改变古人的常法,违背人民的心愿,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
    武灵王听了使者的回报后,亲自前去公子成家中劝说。武灵王对公子成详细分析了赵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年来所受他国侵略蹂躏的原因,又具体解说了胡服骑射对强国备战的好处,然后说道:先君为我国经受的苦难感到耻辱,所以我要改变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本领,以此防备国境上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难,以报中山国之仇。接着武灵王话锋一转,说道:可是叔父顺从中原的旧风俗,厌烦改变服装的名声,却忘记了所受的耻辱。公子成终于听从了武灵王的王命,并接受了武灵王赐给的胡服,第二天就穿着胡服上朝了。此后,武灵王又耐心说服了反对胡服骑射改革的赵文、赵造、周袑等大臣,从此大张旗鼓“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开始了胡服骑射的改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