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 ,两宋之际大臣、宰相。 哲宗绍圣间进士。靖康初年,知沧州。建炎二年,代为东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军打仗,先是全部放弃了抗金起义不断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义都被金军镇压,由此彻底丢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逃建康府,丢掉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领土,却被拜为右相,旋为江淮宣抚使驻守建康。未几,金兵渡江,遂降。绍兴七年,任金朝燕京三司使。绍兴九年,迁燕京行台右丞相。《绍兴和议》签订时死去。 两宋之际大臣杜充生平简介 掘河阻兵 杜充为人喜好功名,生性残忍好杀人,缺少谋略。绍圣年间(1094年―1098年),杜充考中进士,累次升迁至考功郎、光禄少卿,后出任沧州知府。  靖康初年,加任集英殿修撰,又复任沧州知府。当时金人南侵,从燕地而来寄居在沧州之人很多,杜充忧虑他们是金人的内应,于是不论男女老幼全都杀害。 建炎元年(1127年),杜充升任天章阁待制、北京大名府留守,后迁任枢密直学士。提刑郭永曾经提了多个建议给杜充,杜充不听。郭永讽刺他说:“这个人有志向却没有才干,喜好名声却没有实际举动,骄蹇自用却想要得到声誉,让他担当重任,难以到终了。”
这成了杜充以后形象的写照。 金国第二次伐宋攻破开封前夕,杜充镇守北京大名府,自诩“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
,似乎是韩信再世,不但能运筹帷幄,还能亲自带兵上阵。但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一来,杜充不敢与之交锋,唯一的对策是下令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图以此阻挡身后追兵。杜充决河非但没有阻止金国东路军,还致使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镇压义军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一心北伐要收复河北领土的宗泽去世,杜充代替他担任东京开封府留守。 杜充接任后,立即反其道而行之。 第一,中止宗泽的北伐部署。统制薛广一部已奉宗泽之命去了相州,但王善和张用两部却因杜充的阻挠未能派出,最后薛广战死,相州陷落,守臣赵不试自杀死节; 第二,切断了对所有北方民间抗金武装的联系和支援
,客观上帮助了金军扫荡占领区。这一年秋天金军没有大规模渡过黄河南侵,但河东和河北的最后一批抗金武装活跃的州县,包括北京大名府和五马山寨,全部在此时被攻占。 “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盗矣”
。杜充上任后,不但不再北伐,不再支援北方民间抗金武装,而且把宗泽已经招抚的抗金武装当作潜在的敌人加以排斥。丁进、杨进两部首先叛而为“盗”,王善、张用等部也有异动。 杜充的部将岳飞先随闾勍外调,建炎二年岁末奉杜充之命返回开封后,杜充立即命令岳飞去消灭张用等部。张用是岳飞同乡,曾当过汤阴的“弓手”,并和曹成、李宏、马友绍等是拜把兄弟,有几万兵力,王善部也从一旁保护。岳飞以“兵寡不敌”为理由,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从事相威胁,勒令岳飞出兵。岳飞无法抗命,只能以不到千人的部众击退张用、王善部,解了杜充之围,并出击追剿这些已成为盗匪的民间武装。 镇守建康 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岳飞从外地剿匪刚回开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飞苦劝:“中原之地,一尺一寸都不能够舍弃。如我军一走,则此地就非大宋所有,他日若想再来收复,非用数十万军队不可。”但杜充一意孤行,岳飞只能随其南下。 至此,宗泽以兵力数量和民心战胜金军的计划完全被杜充破坏,开封从此成为金国和伪齐的领土。尽管金军因专注于解决宗泽遗留在河北的抗金武装而无法南侵,宋廷却认为杜充在此期间守了将近一年名义上的首都开封,是“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任命杜充同知枢密院事,官至执政。杜充推辞,宋高宗又破格任命杜充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即右相),官职仅在左相之下,杜充上任并兼江淮宣抚使,镇守建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