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貂蝉凭啥能够迷倒董卓?貂蝉用了哪些手段对董卓(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西欧对于拜占庭是有援助的,有自发的,也有国家援助。威尼斯支援船只和武器,热那亚还允许拜占庭将铁链绑在其塔楼城墙上。
     两位威尼斯船长:加步里·特莱维森、阿维索·狄多,6艘威尼斯船与3艘克里特船改装为战舰加入了拜占庭舰队。还有部分热那亚人自发招募军队,增援君士坦丁堡,其中著名的人士有毛里西奥·卡塔内奥、格罗尼姆与莱昂纳多·迪·兰加斯科(两兄弟)、保罗、安东尼奥及特罗伊洛,他们并称博基阿尔多三兄弟。热那亚名将,年轻的杰奥瓦尼·朱斯提尼亚尼·隆哥,他还带来了700名装备精良的士兵。还有部分战士来自更遥远的国度:加泰罗尼亚租界在其领事佩雷·朱里奥的动员下也组建了一支军队,甚至一些加泰罗尼亚水手也加入其中。卡斯蒂亚王国的志愿者中包括著名贵族唐·弗朗西斯科。在朱思提尼亚尼的队伍里包括一名德意志工程师约翰内斯·格兰特,不远万里加入了保卫拜占庭的队伍。而自幼在君士坦丁堡长大的奥斯曼流亡王子奥尔汗,连同整个家族,也表示愿意为守城尽一份绵薄之力。还有冲破苏丹围攻的4艘救援船,这是教皇尼古拉五世自费的。当然,也有小部分人没那么英勇,彼得罗·达万佐乘着夜色乘船逃离了君士坦丁堡,船上搭载着700名意大利人人= =
     一、东西方教会的长期分裂和交恶
     11世纪,宗教分歧加剧了东西方基督教国家的矛盾。两教的分歧主要在礼拜方式、神学理念等方面,最尖锐的矛盾是关于圣灵如何产生以及对“和子说”的态度,这也是1054年双方革除对方教籍的神学原因之一。到12世纪,天主教会与东正教会已经明显地处于分裂状态。而1204年,十字军攻占并洗劫君士坦丁堡事件,导致拜占庭人永远无法完全原谅天主教西欧。特别是普通民众,极其仇视天主教会,习惯将教皇称为“恶狼、毁灭世界者”,他们还给自己的狗取名叫“罗马教会”。对于东西方教会联合协议,非常反对。历代皇帝曾多次改变信仰方式,但平民一直予以阻挠,死守自己的古老信仰,这种执拗和固执已见已经成为拜占庭历史这块马赛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尼科堡战役的失败,导致西方无力再发动十字军东征
     尼科堡战役是十字军所能召集的当时西欧国家中最好的军事力量,结果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战役的失败。尼科堡战役中的十字军可以说是“最后一次跨国骑士精神的联合”。这之后欧洲四分五裂,非常贫困,内斗争斗不休,再加上黑死病的肆虐,大大削弱了战力。
     三、西欧人没想到君士坦丁堡这么快沦陷
     1)拜占庭帝国能够生存那么久,都城固若金汤一直是个主要原因。
     城市周界总长度为12英里,其中8英里面向大海。城市南面被马尔马拉海偎依,此处海流极其迅猛,风暴常常骤然降临,因此从海上登录进攻的风险极大。1000年中,没有一个侵略者认真地尝试从这个地段进攻。
     城市的西边(也就是三角形的底边)得到长4英里陆墙的保护,也就是所谓的“狄奥多西城墙”。这道城墙横亘从马尔马拉海到金角湾的狭窄陆地,保护君士坦丁堡,使它免受任何传统的陆路攻击。这座城市的历史中很多最重大的事件就发生在这座非同寻常的城墙沿线。它的历史几乎和城市本身一样悠久,在地中海世界一直是个亘古不变的传奇。关于城墙,《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有这样一段描述
     穿过色雷斯平原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商人或朝圣者、从巴尔干某个宫廷前来的使节,或者有着征服野心、四处劫掠的军队,从远方看到巅峰时期的君士坦丁堡的第一个迹象就是那阴森森的巨大陆墙。它横越轻微起伏的大地,从一道地平线到另一道地平线,壁垒和塔楼连绵不绝。在阳光照耀下,石灰岩打造的城墙的表面化为一片灿烂的雪白,罗马红砖的接缝构成连续不断的水平线条,城墙上还有外形形似、带有穹顶的射箭孔。众多塔楼有的呈方形,有的是六边形,还有的是八边形,偶尔也有圆形。它们互相簇拥,间距极近,据一位十字军战士说:“一个七岁男孩能够把一个苹果从一座塔楼投掷到另一座。它们分成若干层,崛起到内墙最顶端的高度,皇帝的鹰旗就在那里骄傲地迎风招展。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重兵把守、阴森森的城门。和平时期,人畜就从这些城门出入。在城市西端,靠近马尔马拉海的地方,一座饰有金板和大理石与青铜雕像的大门在阳光中熠熠生辉。这就是”黄金们“,一座庞大而华丽的拱门,两侧各建有一座磨光大理石打造的恢弘塔楼。在拜占庭的鼎盛时期,得胜归来的皇帝们会带着胜利的象征物——身披枷锁的被征服的外族国王、重新夺回的圣物遗迹、大象、身着奇装异服的蛮族奴隶、堆满战利品的马车,以及威武雄壮的帝国军队——从这里盛装经过。到1453年,黄金门的黄金和很多装饰物都已经没了踪影,但城门作为一座伟大的纪念碑,仍然昭示着罗马人的光荣。
     君士坦丁堡城市西部的防御体系包括了192座塔楼,分为5个独立防区,纵深200英尺,从壕沟底部到塔楼底端的高度为100英尺。构建成熟的狄奥多西城墙凝聚了火药时代之前希腊-罗马世界关于城防的军事工程学的全部智慧。防御体系的核心仍然是安特米乌斯建造的内墙:内墙的内心是混凝土,然后在内外两面都覆上附近采石场出产的大块石灰岩,并插入砖块,以便让整个结构更加巩固。城墙顶端的作战平台得到城垛的防护,从下面有阶梯通往顶端平台。按照罗马人的习惯,塔楼并不是与城墙连为一体的,这就可以保证塔楼与城墙可以各自稳固沉积下来,而不至于破裂。内墙高度是40英尺,外墙要低一些,只有大约27英尺,所以外墙上的塔楼要比内墙塔楼要低。内外两道城墙之间有宽60英尺的平台,防守外墙的士兵就集结在那里,随时准备与敌人短兵相接。在外墙脚下,还有一道宽60英尺的平台,任何越过壕沟的侵略者都将在这里惨遭屠戮。砖砌的壕沟又是一道宽60英尺的屏障,内侧沟边有一道护墙;防御体系的纵深之大和复杂程度、城墙的坚固以及居高临下的优势使得狄奥多西城墙几乎坚不可摧,中世纪的只拥有传统攻城武器的军队奈何它不得。除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外,没有任何一座建筑能比城墙更强烈地体现君士坦丁堡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教堂是拜占庭人对天堂的憧憬,城墙则是他们抵御敌对力量攻击的盾牌,并且得到圣母的亲自佑助。或许没有任何防御工事比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更能总结出古典时期和中世纪攻城战的真相。但是,恰恰在15世纪,火药技术得到突破,改变了攻城战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