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起义,埋下祸根。发达了的沈万三建立了豪宅,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当时,张士诚举兵起义,做上了大周国的皇帝。但是,张士诚成立的大周国实在是太小了,只有苏州一带的一些州县。张士诚建立大周之后,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像沈万三这样的富商大贾。因为张士诚心中明白,如果没有这些江南富豪强绅的大力支持,他这个小小的大周王朝也是难以维持下去的。当时,张士诚领兵起义需要大量的财物,作为首富的沈万三是出了不少力的,他带领江南的富商大量地捐钱捐物,资助张士诚起义,从而使张士诚的军队越来越壮大,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战果。沈万三做了三桩让张士诚很是惬意的事情,第一桩,沈万三率领银子浜的船队,多次为张士诚的官兵发放犒赏,从而解决了巨大的军费开支。第二桩,沈万三利用自己从事过海外贸易的航海经验,以实际行动支持张士诚暗中投靠元朝,每年都帮张士诚偷运十多万石粮食到北方元朝的国都。第三桩,沈万三为巩固自己在张士诚眼中的地位,不惜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张士诚做老婆,使张士诚彻底地和自己拴在了同一条船上,因此张士诚也给了老丈人沈万三很多敛财的特权。从此,沈万三便一跃成为海外贸易、房地产、地租、高利贷、丝绸业等方面的大鳄,金银更是多不胜收。此时拥有了巨额资财的沈万三,又开始做起了放贷收利这一资本经营的新项目,使自己富上加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人称“江南财神”。 但是,张士诚据城死守,朱元璋派兵屡攻不下,以致朱元璋对江南地方豪绅给张士诚的支持非常嫉恨。也正是因为如此,埋下了朱元璋对苏州城和沈万三秋后算账的伏笔。南京筑城。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终于灭掉了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人的军队,开始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后,他极度憎恨这些为张士诚出力的江南富豪,于是便对江南一带格外加重了税赋,每亩税粮定成了七斗五升。又命苏州的一些富民徙居濠州,同时,还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为官田。朱元璋没收了沈万三的大批田地为官田。 但沈万三是个精明的商人,便主动拍朱元璋的马屁,想以此换得太平。不久,他又发现朱元璋建造城墙面临着严重的资金不足。于是,沈万三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上书自请“助筑都城三之一”。为了让朱元璋龙颜大悦,沈万三自然是倾尽了全力。云南充军。朱元璋想:“当初如果不是你极力支持张士诚,我何苦用得了八个月才攻下苏州城?”于是,朱元璋把沈万三全家发配到了云南。从此,沈万三名下20亿贯家当也就都归了皇帝。沈万三被赶到云南时,他已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在这富与贫、荣与辱产生巨大反差的一瞬间,他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难以接受,江南与云南的生活习性、水土气候的差异实在太大,简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狱。没过多久,沈万三便支持不住,一命呜呼了。据说,后来他的子孙曾将他的尸骨运回家乡,葬于周庄的银子浜下,总算没有把尸骨落在异处他乡。 沈万三家族的崛起和衰落确实令人嘘唏。沈万三凭借经营上的杰出才华,运用诚信的操守、敏锐的洞察力、机智过人的胆略和变化多端的经营策略,白手起家,打造出了一个超一流的‘企业帝国’。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最终财富给沈氏家族带来了灾难。沈万三一生用钱开路,一掷千金,奢侈无度。从他自己的立场来讲,也许是为了讨好皇帝,好让自己平安地掘取更大的财富。这在张士诚时代他是成功的,的确敛聚了更多的钱财,而在朱元璋时代却失败了,败得家破人亡。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沈万三有了钱财就自认为可以藐视一切,错误地认为钱是万能的。但沈万三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勤劳、聪慧、勇抓机遇、敢于创新的品行却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同时,沈万三的创业精神也在影响着后人,催人奋进,创造佳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