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陶澍虽有多房妻室,子女不少,但只有晚年所生的儿子陶桄一子存活,现年7岁,视如掌上明珠,其余皆为闺女。陶澍对左宗棠真切地说:“如我有不测,就把陶桄这孩子交托给你培养,如何?”左宗棠欣然应允。陶澍进一步说:“贤弟的大小姐小陶桄一岁,我们就结为亲家,等他们成人了,由你操办,我拜托了。”陶澍边说边深深地作了个揖,左宗棠赶忙起身回礼。 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陶澍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提出要与左家结秦晋之好,将年仅7岁的唯一儿子陶桄,许配给左宗棠为婿,表明他对左宗棠才学与人品的器重。左宗棠正是在这里开始接触军国大事,开始了解夷人的船坚炮利与世界大势。他将自己的命运与朝廷的命运连在一起了。 1839年6月2日,陶澍病逝在两江总督任上。左宗棠没有辜负陶澍托孤之情,于次年赶赴安化小淹陶澍的府第,竭尽全力地教了未来女婿陶桄8年的书。陶桄16岁时,又携他到长沙深造成才。在小淹的8年里,左宗棠加深了对陶澍的了解,并在陶公馆里读了许多书籍,为日后的才华展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网络配图 湖南为何在中国近代政治、军事方面人才辈出,原因很多。陶左之交是近代湖南人才交往的一个缩影,其中虽有些结亲联盟的封建色彩。但是,更有我们至今可借鉴的重视真才实学、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可取之处。 左宗棠的历史存在,深邃地透视出民族之魂。左宗堂精神、左宗棠人格,典型又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精髓。可以说,左宗棠以他全部的生命之火塑造了传统文人的精神典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