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霍光与郭子仪同为几朝元老权倾天下 为何结局不同(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唐明皇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军讨逆,唐朝的国运几乎系于郭子仪一人之身。不止一次,许多国难危急,都被郭子仪一一化解。天下无事时,皇帝担心其功高盖主,命其归野,虽然朝中的文臣武将多半都是郭子仪的门生部属,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虑,他就马上移交权柄,坦然离去。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圣旨,他又毫无怨言,化解危难,所以屡黜屡起,四代君主都要倚重于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单从齐家来看,同霍光一样,郭子仪的儿子、女婿、子侄也都加官晋爵,所提拔的幕府部属中60多人,后来皆为将相。然而,郭子仪却言传身教,竭力不碰触皇权的禁区。
    《醉打金枝》这出戏便是一次暗流涌动的君臣博弈。郭子仪的六子郭暧的老婆是代宗之女升平公主,此事的导火索是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公主算起来比公婆的地位要高,现在要她向公婆行儿妇礼仪,升平公主不能接受。在一次家宴之后,喝醉的郭暧指责升平公主高坐在公婆之上。升平公主对丈夫的愤怒反唇相讥。郭暧忍无可忍抬手就给了公主妻子一个耳光,要命的是他又说了一句:“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还轮得到你家?”
    一面是芒刺在背,一面是醉打金枝,虽然六儿子郭暧对自己的公主老婆说了一句天下人都知道的大实话,但郭子仪的负荆请罪无疑是看透了功高盖主的后患。郭子仪的战战兢兢消除了代宗内心深处的疑虑,最后换来了代宗四两拨千斤的一句话:“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从郭子仪出山到终老,大唐的命运紧紧地和他绑在了一起。有郭子仪的“起”,就有大唐的希望;有郭子仪的“落”,就有大唐的踉跄。比起安禄山的内藏阴谋的韬光养晦,郭子仪的不露锋芒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否则也难有人生起落后的善始善终。
    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郭子仪的儿子多次劝告父亲,后来,郭子仪语重心长地说:“我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略微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来灭族之祸。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郭子仪的一生可以用几个数字勾勒出来:戎马一生,为国平乱,二复西京,八子七婿,尽仕朝堂,八五高龄而终,墓加十尺,生前死后,哀荣始终。作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极少数名臣之一,史书对郭子仪的评议是:“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对比霍光一族的树倒猢狲散,汾阳郭氏却一脉昌盛,可见,霍兴应向郭子兴学习的地方多着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点都要兼顾,“齐家”也是重中之重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