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周遇吉累得半死爬到人生的巅峰的时候,他却发现这里一片废墟,遍地垃圾,而这个乱丢垃圾的人就是李自成。 ![]() 网络配图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李自成占领整个陕西,并准备进攻山西。山、陕之间的黄河,就成了阻挡李自成进入山西的最后一道屏障。 得知李自成即将进攻山西的消息后,周遇吉一面积极布防,一面向朝廷打报告,请求支援。朝廷接到报告后当即命令副将熊通领兵驰援。 虽然朝廷的效率很高,援兵很快就来了,但周遇吉依然很有意见-援兵的数量不足。需要布防的区域大约有一千多里地,最少也得好几万人防守,而熊副将带来的只有2000人。2000人守一千多里地,平均两个人一里? 其实朝廷也是没办法。他们也知道山西一丢,京城就危险了,但十几万精锐在两年前全让皇太极在关外的松锦大战中给包了饺子,实在是派不出兵了。有2000总比一个没有强,凑合着用吧。 所谓人生处处有“惊喜”,令周遇吉意想不到的是,就连这区区2000人他也没得到,因为他们投降了。特别是熊副将,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就投降了,其对形势的敏锐判断力和行动的迅速程度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投降的人为了取得新主子的信任,一般都会做出一些对不住老主子的事,以显示自己与旧势力决裂的决心,俗称“投名状”。熊副将当然也不例外,他的投名状就是要劝降周遇吉。 尽管事后证明,这是个比较缺心眼的举动,但从当时的情形看,却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的-李自成领兵百万进攻山西,锐不可当,明军则势单力薄,节节败退,所以熊通对劝降周遇吉信心爆棚。 说客到后,周遇吉并未拒绝,而是亲自接见。由于双方都是武将,大家也不玩虚的,简单寒暄之后就进入正题。一时间,熊通唾沫横飞,滔滔不绝,大谈投降以后的光明前景和美好蓝图,周遇吉则一直不答话,只是闭着眼睛,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熊通发言完毕,现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周遇吉等的就是此刻。他大喝一声:把熊通拉出去砍了! 听见周遇吉要砍自己,熊通立刻傻了眼:大哥您变得也忒快了吧! 熊通不懂周遇吉。周遇吉之所以让他进来,让他把话说完,不是想投降,而是想向他借一样东西-他的人头。因为他要用这个人的脑袋告诉所有人:敢投降者,死! 在熊通人头落地的那一刻,周遇吉明白,他不仅是处死一个小小的副将,更是将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 破釜沉舟。来吧,李自成,我等着你! 得知熊通被杀的消息后,李自成大怒,当即率领大军包围了周遇吉驻防的宁武城,发誓要用铁和血来教训一下这个不识时务的周总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