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提及孙权,史料记载,他年未弱冠,承袭父兄基业,英杰雄武、尊贤礼士、知人善任、善于培养人才,善于调整各种关系,使得孙吴集团一派生气、英雄辈出。从而很快统一江东,又正确执行联刘抗曹方略,乌林之役,大败强敌。继之,效勾践屈身忍辱,同时坚持自主,长期与曹操明争暗斗,终使强敌不能越长江一步。利用时机,擒关羽,取荆州;又战夷陵、败刘备,完成鼎立大业,成为三国时期仅次于曹操的英雄人物。然而随着胜利光环的扩大,年龄的增长,孙权却日益居功自傲,从明智走向昏聩,甚至暴虐,孙吴王朝也从它的顶峰,滑向了衰败。史书记载了好几件他因脾气不好,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的事情,使我们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网络配图 到了晚年,孙权像很多的皇帝一样昏庸起来,这也许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如隋文帝杨坚也是如此,到了晚年破坏法制,结果在隋炀帝的继续“努力”下隋朝终于灭亡了。孙权在晚年上了公孙渊的一当: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来使者向孙权称臣,这时的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建立吴国,但是大臣们已经有人开始劝进,让他做皇帝了。公孙渊的称臣让孙权非常高兴,打算派使者去封公孙渊为燕王,还要派将领率兵一万一同前去,文武大臣都极力劝止,说这是公孙渊背叛魏国之后受到了魏国压力,想利用江东来对抗魏国。根本不用这么兴师动众,只派个使者去就行了。孙权不听,还是派了使者和将领前去。张昭见孙权如此刚愎自用,一气之下装病在家。孙权也很生气,让人弄来土将张昭家的门堵住,张昭更干脆,让家人从里边也用土堵住,自己也不出门了。最后还是孙权服气认输,老老实实把两层水泥砖头全拆了,自己跑去亲切探望慰问,老爷子才算是消了气。可见孙权在关键时刻,面对关键人物还是懂得权衡的。只是张昭虽然是老前辈、东吴文臣之首,却没当上东吴的丞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