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勤政皇帝的一天怎么过:明成祖朱棣的日程表

http://www.newdu.com 2017-09-02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永乐帝四更起床 五更早朝
    一夜,罗马皇帝提图斯(Titus,39—81)与他的几位挚友一起进餐时,他意识到,他整天没有为任何人做善举。就在那时,他说出了他的不朽隽语,“朋友,我又少了一天了啊!”
    
    网络配图
    明朝的永乐皇帝,驾崩于1424年8月12日,自从1402年7月17日登极以来——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间——而且所有的证据也显示,他从未浪费过一天。人类始终以“日”为生活的基础:尼安德塔人或北京人不会理解“月”或“年”,但毋庸置疑地,他或她会了解,日子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他或她会知道,在那段短暂、充满危险的时间里,人必须为了生活而奋斗。
    的确,日子是生活本身的一种缩影,而每天在时间中的逗留,仅仅是更大旅程的一种倒影。叔本华(Schopenhauer)说,“每一天都是一个人生的缩影”。至少,为了小规模地一瞥永乐日常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让我们伴随着永乐皇帝,走过宫廷生活的一天。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三日(乙未日),西历1423年2月23日。中国一片欢闹、有自信,没什么好忧虑的,欢天喜地正要过元宵节,而经济也以全速进展。
    1423年,在这个寒冷冬日的前夕,一组五人的更鼓房太监,轮流爬上了北京的玄武门——把宫殿建筑群跟紫禁城北端之煤山隔开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打着夜鼓(明代中国人将一夜分为五更,而一更又分为若干点。一更揭开了夜幕,三更表示子夜,而五更则示意破晓)。就在这一段时间里,十余位太监在文华殿后方的刻漏房工作。
    南郊的国家祭祀令这位六十三岁的老人疲惫不堪
    永乐的轿子往下移到中间的台阶,而文职官员和武职人员则各自找路下左右的台阶。
    在穿过一座国家典礼期间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广大庭院之后,御前侍从走过架在著名金水河上的一座有大理石栏杆的桥(总共有五座桥,但中间这座桥只有永乐皇帝才能使用)。永乐现在进入了五凤楼围绕的巨大午门。永乐在午门前面的广场,廷杖冒犯他的官员,而在午门的城楼上,校阅军队和观看游街示众的战俘。
    永乐走进午门的其中一间休息房,脱掉他的晨袍,穿上一套特别为祭祀典礼裁制的绚丽服装。在离开午门之前,他询问太监管理的司设监和巾帽局,是否备妥祭祀仪式所需的所有装备,比如说服装、帐篷、褥垫、顶篷、桌子和桌巾、帆布,以及旗帜。太常寺卿与神宫监掌印太监亦向他报告说,盛典用的各种仪式食物和酒类已安排妥当。
    永乐在午门外坐上了龙车,而御前侍从直直往南走,就像织布机那般往来穿梭。永乐皇帝沿途会看到太庙在他的左方,社稷坛在他的右方。他非常熟悉这些神圣的地方,因为每逢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和十月的初一,他必须到那里去作国家祭祀。然而,一年前,因为农历新年有日蚀,他不得不取消所有的朝会,而将祭祀典礼改为正月初五。随后,永乐的龙车通过端门与巨大的石制承天门(后来重新命名为天安门)。永乐的诏令总是在承天门上首度大声宣读,然后放进一个云匣,用彩绳绑在龙竿上。看到云匣由承天门上降下,看到礼部官员在取下诏令以颁行于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之前,对它又舞蹈又四拜,此一景象始终是个奇观。
    跨过承天门下的五座白玉石桥之后,永乐与侍从进入了被称为天街(其在1651年扩建,1958年又再度扩建而成今日的天安门广场)的T字形庭院。天街两侧,是十又二分之一米高的城墙,而城墙由每一个角落的塔楼隔开。两座大门,长安右门和长安左门,矗立在天街的尾端,日夜有重兵镇守。
    永乐的官员每天穿过这些门,到紫禁城令人敬畏的诸殿。每逢殿试之后,永乐会选拔出前三名的进士,依照传统,他们很快会被引领至长安左门,带到顺天府府署,府尹会以盛宴为他们增添光辉。礼部尚书在一两天内,会为所有的新科进士准备一场宴会。矗立在长安左门南边,有若干建筑物的街区,是永乐的六部、鸿胪寺、钦天监和太医院。正对着这些建筑物的,则是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司和锦衣卫。
    当永乐走过这些建筑物的时候,典乐官演奏起了许多的列队行进乐曲,直到他到达大明门,而该门只有像今天这样的盛典才会开放。在御前侍从驱车过了正阳门之后,现在永乐可以看到大祀殿在他的左方一点六公里处闪耀着。
    永乐皇帝的龙车在石头路面上,从正阳门一路前往梯形的天坛(后来重建为天坛建筑群)时,他充分体会到,三年前,也就是1420年,他的建筑师和工匠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在这个地点建造了一座建筑杰作,还有几个月前为今年的大事所做的准备。沿着这条路,观众竖直了观看棚,以便一瞥永乐皇帝。
    在最上方的露台上,永乐注意到若干代表风、云、雷、雨、山川诸神的牌位。他也看见陈列在这些神像旁边的其他仪式器材。以象征财富和权力之玉石和青铜所制造的仪式容器,里头盛装食物和酒,炫耀性地献祭给这些雕像所代表的诸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