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黄百家是谁?此人乃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儿子,一生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可见,甘凤池骨子里是反清的,野史记载,甘凤池在康熙年间,曾参与反清的“朱三太子”案,雍正七年,李卫侦破此案,拿下了甘凤池,但据说在李卫的诱导下,甘凤池最终变节,对此说法,笔者认为,这出于李卫给四爷的奏折,是李卫的一面之词,至于甘凤池到底是否降清,并无定论,不过参与如此大案,甘凤池居然可以活到八十余岁,可以说实在是个奇迹,甘凤池的弟子吕四娘,为报父仇行刺雍正,也成为雍正暴死的一种传说。 李卫去世后,京城数万百姓为他送葬,可见他深得民心,像李卫这样非科举出身,而且还是靠买官走上仕途的人为什么会得到重用,深得民心呢?笔者认为,这主要还是取决于四爷的选材用人标准,康熙晚年选官,最重考察官员的操守,才干倒是其次,而雍正上台之后,打破了这个标准,他常跟李卫说道,操守高杰的官固然是好,但如果只有名气而办不了事情,如同是“木偶”,中看不中用,对社稷民生毫无裨益,因此,雍正用人,首先在才干,至于什么资格或者科举出身之类,倒是其次,这一点与明末的张居正的用人原则倒是很像。 ![]() 网络配图 那么,四爷这么做,就不怕别人背后言语,说重用亲信吗?四爷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怕别人背后言语的主儿,黑四爷的还少吗?那么,该不该用熟人?该不该用亲人呢?笔者认为,曹丞相其实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唯才是举,不管你是熟人,亲人,恩人,或者是仇人,古人对于举贤,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总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过,要真做到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列位看官,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最近有部电视剧很火,叫《人民的名义》,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达康书记是个能干事的改革闯将,但为什么他明知早年的搭档易学习也是改革闯将,就是不向省委推荐呢?达康书记的老婆一语中的,他太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了,他害怕别人说他推荐熟人,他更害怕别人说他搞团团伙伙,为了自己的政治影响,他只得放弃推荐这个有才干的熟人甚至是亲人,不能做到人尽其才,从某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自私,也是一种不负责任,作为代表人民名义的人,他理当负起向人民推荐合适干部的责任,无论此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完全可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四爷对于李卫的特殊任用,确实体现了他独到的政治眼光,恰如李卫的谥号“敏达”,既反映了李卫的为官之道,也充分体现了雍正的选官标准,正因为如此,李卫才脱颖而出,成为雍正一朝的一代能臣,生逢其世,恰逢贵人,真是人生一大幸事。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