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让读者朋友认识了一位智慧化身的蜀汉军师——诸葛亮!他那超人的智慧以及忠心耿耿的性格特征令人久久难忘,以至于后世不知多少名人为他书写诗词加以称颂,尤其令人感喟的当属诗圣杜甫那首《蜀相》最为出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今天,笔者便来说说这位千古名臣未出山前的那些故事,却也颇有趣味!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临沂人,公元181年七月二十三日出生。其家族本来姓葛,先祖为秦末跟从陈胜起义的大将葛婴,葛婴后来受陈胜忌惮惨遭杀害,汉文帝即位后追录他的功勋,封他孙子为诸县候,几代过后,葛婴后人有一支迁徙至阳都,因阳都先有姓葛的,为了区分祖籍,阳都人便称他们为“诸葛”,慢慢的,他们也就改作复姓“诸葛”了。  网络配图 诸葛亮父亲名唤诸葛圭,时为泰山郡丞,娶妻章氏,生养了三男二女,却不幸夫妻早早离世。因此诸葛兄妹从小便被寄养在叔父诸葛玄的膝下。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起,除老大诸葛瑾留在老家外,其他姐弟几人便随叔父逃离至还算平静的荆州地界。后来两位姐姐嫁人后,诸葛玄也死了,17岁的诸葛亮便只好带着弟弟诸葛均进入襄阳城西20里外的隆中隐居度日。 生活的不幸让诸葛亮过早的品尝到世态炎凉与艰辛,也就从这时起,他决心发愤图强、改变命运。于是白日里他便在山中开荒种地,空闲时便在草屋中刻苦读书,而且经常四处探访襄阳周边的名师大儒,讨教学习。 有一次他听闻汝南灵山有位隐士名唤鄷(fēng)玖,学问高深,只是从来不收学生。但诸葛亮为求真学,竟甘心情愿为鄷玖家白干了一年杂活,最终感动了这位世外高人,决定传艺与他,并送给诸葛亮三本排兵布阵、治国安邦的书籍。诸葛亮得书大喜,经过百天的刻苦研习,终于心领神会,了然于胸。许多后来在战争中用到的谋略,大多出自于这时所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