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壮年的顺治帝驾崩,引起清廷上下和中华大地极大震动。国不可一日无君,选哪位皇子继承大统着实是一件棘手的事,关系到清朝国运和天下苍生。顺治临终时已经和孝庄太后商量过这个事情,他建议让他的弟弟即位。乍一想这很奇怪。按道理来讲应该是儿子,怎么也轮不到弟弟。其实顺治在这里有自己的考虑。 当年皇太极白天处理国政晚上突然去世,年仅五十二岁,关于立储之事并未交代。有人建议选多尔衮,有人建议按照祖宗之法“诸王共议”,几方意见争执不下。最后选了一个妥协方案,由六岁顺治仓促登基。因年幼无法执政,只能由两大亲王辅政。后来摄政王多尔衮独自摄政,权倾朝野。权力旁落让顺治母子备受煎熬,每每回忆起来,顺治都觉得后怕。顺治有八个儿子,年纪尚幼,如果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儿子登基仍旧重复自己的命运,国家因此产生动荡,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为了避免重蹈复辙,顺治才决定让弟弟执政。  网络配图 孝庄太后不同意顺治这个意见,坚持要从红带子宗室选择,这才能保证皇帝血统纯正。思来想去,顺治第三子玄烨年龄稍长,天资聪慧,是最合适的人选。其他人的意见也是要父业子承,天经地义,如果按照顺治的办法,选择哪个弟弟?容易产生矛盾啊。但具体选择哪个皇子莫衷一是。在各方争执不下的时候,有一个外国人的意见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亲问,怎么这里还有外国人的事?当时有个著名的传教士德国人汤若望经常出入朝廷,给清朝带来很多西方先进技术,因此说话很有分量。当顺治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也主张父死子继,他同意孝庄太后的意见:玄烨,因为玄烨身上有一个最大优势:得过天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