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态的发展果然没有脱出赫连勃勃的预计。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八月,北伐大军攻占长安,后秦灭亡。十二月,刘裕留下12岁的次子刘义真驻镇关中,在三秦父老的叹息失望中匆匆南归。赫连勃勃的心腹大臣王买德闻听后说:“关中形胜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狈而归,正欲急成篡事耳,不暇复以中原为意。此天以关中赐我,不可失也。” ![]() 网络配图 赫连勃勃认为王买德的话很有道理,立马挥兵南下。这时候,义真小朋友领导下的北伐大军却自乱阵脚,名将沈田子、王镇恶等人先后在相互攻讦中死于非命,直闹得“人情离骇,无相统一”。因此,赫连勃勃大军一到,关中郡县悉降于夏,长安成了一座孤城。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十一月,赫连勃勃兵不血刃,占领了长安。 至此,义熙北伐不仅胜果荡然无存,而且还元气大伤。后人多对义熙北伐的功败垂成感到痛惜,并从多方面总结失败的原因。比如宋朝司马光认为,刘裕之失败是因为他让王镇恶和沈田子两个相互猜忌的人留守关中,以至于产生内讧,使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少有人注意到另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崔浩与王买德不谋而合地对刘裕北伐作出的基本判断:北伐志在必得,不过伐秦并非刘裕的终极目标,他的目的实际上是改朝换代;秦被灭后,刘裕是守不住的,秦地最终会成为他人的地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