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才苏轼兄弟,连作弊都作得那么高明,能不令人眼红吗? 下面再讲苏轼兄弟几件奇闻趣事: 其一,道化童蒙: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 网络配图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谪时,仍然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见自己的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其二,程苏结怨: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朝廷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曰:“是日哭则不歌”,即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便是苏轼与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