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后作为第一夫人,一路上倒也平安无事,到了燕京,其刚烈的性情,就让金太宗感觉头疼了,“强令陪饮,以死抗,不为所辱。”在受降仪式上,她还义正词严地破口大骂金太宗及其部下将士的野蛮暴行,后“归第自缢”,被人发现后救活,她“仍投水薨”。 金太宗无奈,只得下诏虚心假意地赞美一番:“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追封她为“靖康郡贞节夫人”。 烈女鼓舞抗金士气 有人要问了,就这三个女性俘虏,怎么和道义扯上关系了?哎,还真叫问着了,她们不光与道义有关系,而且有大大的关系。 ![]() 网络配图 一是激发了民间抗战的热情,这在《靖康纪闻》和《靖康传信录》里有较为客观的评价。 以朱家三姐妹特别是朱皇后为代表的民族女性之悲惨命运与不屈的反抗精神,极大地鼓舞了黄河以北沦陷区人民的抗金激情,也成为激励南宋军队抵抗金兵南下的一种动力。 虽然被俘北去的女性据说达万人之多,但朱皇后毕竟是合法的“母仪天下”者,其捍卫民族和女性尊严之举,无疑会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朱皇后自杀的消息传布天下后,百姓多有缟素者,日夜面北“嚎哭相祭”,连傀儡皇帝张邦昌亦“率百官拜皇后灵”,民间有些义军甚至还竖起“为朱皇后报仇”的大旗,从者甚众,皆欲舍命疆场,与金人斗。 二是丰富了民族救亡图存的文化基因。 我们的民族可谓多灾多难,但是,救亡图存之民族英雄,历朝历代都大有人在,他们前赴后继,为国为民而不惜舍却生命,为何会这样?文化基因使然也。朱家三姐妹以弱小的肩膀担起了民族大义,以香消玉殒的可贵抗争,丰富了这种文化基因。 比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等等,虽为自明心迹,表达“无畏生死、但为道义”的决心。 但是,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不难发现亦有死难的朱皇后的影子,其“三纲”之句,分明就暗含“徽、钦二帝不难为天下之纲,而朱皇后却能以女流之身为天下道义之先”的意思。 如果说这有些牵强的话,那么,可以比较朱皇后所写的《怨歌二首》中的第二首:“昔居天下兮珠宫贝阙,今日草芥兮事何何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誓速归泉下兮此仇可绝!”国仇家恨与为求速死之心昭然,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何其相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