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民谣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说的是如果京城出现一暴发户,新盖豪宅,其内的树还没长大,墙上又挂着最近的画,那必定是内务府官吏。因为在内务府当差,是给皇家办事,来钱极快,要不了多久即可在寸土寸金的京城置办高宅大院。 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3000人,还没算普通匠役、军丁和太监。这比掌管全国疆土、田亩、户籍、钱谷的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表面上,内务府专管皇室经费,与专管国家开支的户部平行,二者界限分明。但实际上,户部经常拨款、借款或挪款给内务府。仅从咸丰七年到同治十三年的17年里,内务府就挪用部款九百八十万两! 其实内务府自身收入已经不菲,每年不下百万两。内务府经费大约有七大来源:垄断人参、貂皮买卖的收入;官商与皇商经商得回的盈利及本钱;放贷给盐商得回的利息及本钱;各处皇庄缴纳的租金与北京出租官房的收入;各榷关的盈余分成;犯罪官员抄家罚没的财产;官员秘密赎罪罚款。 皇帝是官员纪律的唯一和最高监督、仲裁、处分者。违法官员的罚没家产或罚款,不入国库而是入皇帝的小金库。贪官的家产多为民脂民膏,这么做等于变相地通过贪官这抽水泵,源源不断地将民脂民膏输送到皇家内库中去。难怪嘉庆收拾和坤之后,有民谣说“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