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军多次与明军作战,但随着主力洪承畴等人投降,明朝势力退缩至山海关。与此同时,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的爆发,形成了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两大股力量。大清的逼迫,李自成率军北伐。1644年,大同、宣府、居庸关,甚至北京城都攻克。17年皇帝生涯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就这样被逼在煤山自缢。而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结束。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崇祯皇帝朱由检。 ![]() 网络配图 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有道是“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实为很勤政的皇帝。但就是这样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用人方面,生性多疑,导致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军事实力受损。我们知道,文官集团向来与阉宦集团对立,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凌乱不堪。那么总体说来,崇祯皇帝朱由检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是为可取之处。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又如同魏忠贤一样残忍和冷酷,猜疑不算,对大臣们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实为不该。 他不相信他的文武,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试想,这样的频繁地调整官吏,怎能不让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志士也是有心无力。文武无可用,无奈之下,培植自己的势力,太监集团再登台,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十万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的说法。当然,笔者认为明思宗朱由检是个性格极其复杂的皇帝,也是一个被普遍同情的皇帝。不能否认,在治国救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强上,比他之前的几位皇帝好很多。如果有给一个形容的话,“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倒是很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