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晋南北朝文献中的"海上人",指在滨海地域与岛屿上生存、活动的人群,其中在近海水域流动漂泊、驾船养鸟以捕鱼的水上人家,多未被纳入王朝国家的控制体系。唐代在东南沿海水域生存、活动的水上人群,被称为"游艇子",其纳入版籍者或称为"夷户",被征发服役的"白丁便水者",俗称"白水郎"。海螺姑娘的故事,以及东陵圣母、东海圣姑等神祗从海中乘船而至的传说,折射出近海水上人群上岸的历史过程。"漂移的罗浮山"之类的故事,则隐喻着滨海人群沿着海岸的移动。滨海人群的"入海"意味着脱离王朝国家的控制;"浮海"意味着居止于船上,捕鱼养殖,随时移徙;"上岸"则意味着纳入不同类型的官府版籍,三者构成了中古时代滨海人群活动的基本形态。 【关键词】 中古时代; 水上人群; 滨海地域;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上的滨海地域研究”(项目号14ZDB02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鲁西奇,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水上人群”(PDF格式)【查看全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