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张岱年先生刚毅木讷近仁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3 吴悠 参加讨论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沧县人。1933 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教清华大学。1952 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 年起张岱年先生担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1979 年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张先生被推为会长。1982年又开始招收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先生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大学毕业时就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1936 年即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此外还有《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论文集《中国哲学发微》、《求真集》、《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真与善的探索》、《思想·文化·道德》,专著《中国伦理思想研究》及《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其著作编为《张岱年全集》。先生自述其学术研究:“我的学术研究分三个方面,即第一中国哲学史研究,第二哲学理论问题研究,第三文化问题研究。”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张先生对于先秦诸子、汉魏哲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都进行了研究,比较注意阐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关于哲学理论问题研究,先生赞同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对于罗素、穆尔的逻辑分析方法也颇为欣赏,写了《论外界的实在》等论文,用分析方法论证唯物论的观点;关于文化问题,先生自30 年代即参加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他反对全盘西化论,也不赞同传统文化复兴论,主张在汲取西方文化特长的同时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1933年,张岱年从北师大毕业,随即受聘到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助教,讲授“哲学概论”课程。他曾说过:“我早年从北师大刚毕业,经冯友兰先生和金岳霖先生推荐,到清华当助教。这是很幸运的事。这也是我一生学术生涯的开始。所以我很感激冯先生和金先生。”
    1936年,以大学毕业的学历到清华任教、未及而立之年的张岱年以惊人的辨识、分析和梳理能力,把中国几千年来关于宇宙人生的浩瀚思想分别以“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三大体系加以整理归纳,写成了一部数十万字的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大纲》。该书一改以人物编年为序的写法,而采用以哲学问题和范畴为纲的横向写法,耗费了张岱年先生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张先生自述当时的研究与写作,“部类之分别,问题之厘别,处处须大费斟酌。尤其是事属草创,困难就更多”,而当这些困难被他冲破之后,现代中国第一部以唯物主义辩证法和逻辑分析方法撰写的、有着至今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的中国哲学范畴史便诞生了。
    1937 年北平沦陷后,张岱年先生与学校失去联系,未能随学校南行。他从此深居简出,靠往日的积蓄和微薄的家产清苦度日,拒不与敌伪当局合作,显示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大义和个人节操。张岱年先生在自传中写到这段经历时,用了标题“八年沉潜:专务深思,穷究天人”。蛰居沦陷故都这段时间内,他与六七友人相互砥砺、相互慰藉,彼此以保持人格和气节相勉励。1943年春节,张岱年先生收到辅仁大学教授、后来院系调整时也调入北大哲学系的王锦第先生送来的一盆梅花,梅花傲雪凌霜,是“岁寒三友”之一,寓意高尚,这份礼物让他感念不忘。在极为艰窘的生活条件下,张岱年先生仍然坚持学术研究,但由于长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后来不得不中辍。不过,在这段艰难困苦的时期,他还是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的构建,陆续写成代表其哲学体系的“天人五论”——《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品德论》和《天人简论》。可以说,这时的张岱年以其哲学家的声望为学界所推崇,而非一个中国哲学史家。他晚年曾在《客观世界与人生理想——平生思想述要》一文中总结道:“我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思考了一些哲学理论问题,写过一些论著;50年代之后,由于教学活动的专业化,专门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讨……但在哲学上,我仍坚持30—40年代的一些观点而略有补充。”张岱年一生的很多重要哲学观点在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基本形成了,且终生都持守不变。
    晚年的张岱年先生非常关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中优秀传统的继承、改造和发展方向展望。他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来完成他“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理想。张岱年认为,《易传》中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
    冯友兰先生曾评价张岱年先生说:“中国传统中的读书人,即所谓‘士’者,生平所事,有二大端:一曰治学,二曰立身。张先生治学之道为‘修辞立其诚’,立身之道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冯友兰先生还曾用《论语》中“刚毅木讷近仁”这句话,来评价张岱年先生的品行。“仁”是内心的大爱、真诚,“刚毅木讷”所体现的则是践履“仁”的行为的坚强与果敢,也就是“直道而行”。这样的评价出自与张岱年先生相知相处甚久、同历北大风风雨雨的冯友兰先生之口,更让人信服为不易之论。(本文节选自商务印书馆《北大哲学系1952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