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蔡和森同志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建党初期杰出的理论家 蔡和森同志是公认的党的早期著名理论家。他长于论辩,精于写作,善于把革命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善于结合实际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留下了许多闪烁着思想光芒和时代印记的不朽篇章。 蔡和森同志始终重视党的理论工作。他说:“真正的革命党,如无革命的理论是不行的,故一个革命党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好的政策,尤其要有革命的理论来把思想统一,然后才能领导革命到正确之路。”他认为党的理论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须“经过很长期的奋斗才能形成”。而建立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1923年,蔡和森同志在上海大学讲授社会进化史,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使之民族化、通俗化方面作了最早的尝试”。 蔡和森同志明确主张要建立中国共产党,并系统阐明了有关建党的理论。1920年,他在法国给陈独秀和毛泽东同志的信中提出,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这个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这个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要进行“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个党必须采取阶级战争的方法,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建设新的社会;这个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者;这个党必须是高度集中的组织,有铁的纪律,是一个团结的党。对于蔡和森同志的这些主张,毛泽东同志表示“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历史证明,蔡和森同志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建党思想,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对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蔡和森同志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性质问题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1922年5月,他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社会政治是“半封建的武人政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对中国当时的政权作出“半封建”性质的评价。党的二大以后,他继续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宣传。1926年,他在莫斯科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明确使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来描述中国社会的性质,还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各阶级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些工作,在党的历史上是开创性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中国革命面临着严重危机,判明中国革命性质及发展方向成为挽救革命的关键问题。蔡和森同志写下《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等文章,批评了困扰人们思想的“二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等错误观点,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权革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个革命的领导者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中国革命有社会主义前途,只有大力发展工农力量,坚持和发展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巩固在民众政权中的地位,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发展。蔡和森同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探索,当时在全党是极富先见的,对我们党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蔡和森同志对于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进行了可贵探索。20世纪前期,中国各界有识之士都在探讨改造中国社会的良方。蔡和森同志对于当时的各种主义也在进行综合审视,明确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他明确而坚决地表示,“中国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他继续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不懈探索。他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认识到农民的伟大力量,指出:中国革命要获得发展,“第一当注重的是农运问题;农运是整个革命根本问题”。他对土地革命初期的农民运动进行分析,认为游击斗争是农民运动的主要方式,农民游击斗争的前途是“建立红军”,并且有“得到割据局面”的可能性。蔡和森同志进行的这些理论探索对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