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遗民无名氏著《如梦录》,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书,更是研究明代开封的珍贵文献。所以,史学界极其重视此书,并经常引用。 1 常茂徕依据裴氏藏本修订《如梦录》 早在1935年,我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周作人,以“不知”为笔名发表文章说,《如梦录》是他非常喜欢的书。他写道:“友人从开封来,送我河南官书局所刻的几种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册无名氏的《如梦录》。这是一个明末的遗老所撰,记录了汴梁鼎盛时情景,犹宋遗民著之《梦华》《梦粱》也。”同时,他又说,《如梦录》“向无刻本”“至咸丰二年(1852年)汴人常茂徕始据裴氏藏本参订付梓”。这说明,常茂徕修订《如梦录》的依据是裴氏藏本。(见1935年8月3日《华北日报》)所以,当《如梦录》付梓时,常茂徕写《序》,一开头就说:“是书《如梦录》盖仿《东京梦华录》而作。予物色三十年不可得,今年秋,晤裴君春桥,始获见之。”所以,裴春桥是与《如梦录》密切相关的人物。裴春桥因何藏有当时极其稀缺的《如梦录》?为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查考裴春桥的个人经历及其家庭背景。 2 裴春桥的个人经历 裴春桥,即裴隽。裴隽(1786—?),原名裴奉青,字春桥,河南开封人。孔宪易教授校注的《如梦录》,误将裴春桥说成鄢陵人,可能因其孙裴维俊在鄢陵居住,或因鄢陵有裴家陵墓的缘故。其实,早在光绪年间修订《祥符县志》时,就对裴春桥有记载,只是以“裴隽”之名记载,且未涉及他收藏《如梦录》之事。人们忽略考证裴隽的字号,多不知裴隽就是裴春桥。在《祥符县志》的《经籍志》中,记裴隽写有《吟药室诗文集》和《逸叟画谱》。据此可知,裴春桥是一位能写诗又擅画的文人,其诗画水平很高,达到了县志记载的程度。另据河南省清风拍卖行有限公司在网上发布的消息,2013年12月,该行拍卖裴春桥42岁时所画竹子条幅一件,上有他的题词“戊子夏日偶写”“春桥裴隽指墨”,加盖的印章是“臣隽之印”和“指头生活”。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的范曾,也在此条幅上写有题词,认为此画堪称“佳作”,其艺术水平在“顾安夏泉之间”。顾安,擅画竹墨的元代画家;夏泉,则是明代画竹墨的大师。河南大学收藏的常茂徕遗稿《怡古堂文钞》中,有《裴春桥六面石印跋》一文,说明裴春桥还藏有金石。此外,在《祥符县志》的《人物志》中,有裴春桥嗣子裴季芳传,但也未涉及裴春桥收藏《如梦录》之事,仅仅交代“裴季芳,隽之子”。1946年裴志玺修订的《裴氏世谱》,记录了裴春桥的简历:“隽,振五子,字春桥,监生,封奉直大夫,内阁中书加三级。”据此可知,裴春桥终生未仕,他所得的官衔都是虚衔,因其子裴季芳任内阁中书和军机章京,才使他获得了官衔。应注意的是,在《祥符县志》中的裴季芳传,着重描述他为官清廉,说他虽因“京秩禄薄,家无石担”,但能“处之怡如”,又说,他虽长期为官,却如同普通知识分子一般,“通籍二十年,若儒素”。总之,裴春桥本人一生无官职,经济能力有限,儿子虽为官,但清廉,也不会给他太多钱财。所以,裴春桥不具备购买稀缺珍本的经济能力,他所藏《如梦录》可能是上代留下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家庭背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