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孙妙凝)《儒林外史》原书究竟有多少回?这一问题曾引发学术界持续争论。胡适、章培恒等学者持吴敬梓原作为“五十回”说,赵景深等学者则持“五十六回”说。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志良新发现的重要文献——宁楷所写的《〈儒林外史〉题辞》(以下简称《题辞》)为梳理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宁楷为吴敬梓密友。以往学界在研究宁楷与吴敬梓的关系时,所用材料是嘉庆八年(1803)刻本《修洁堂集略》。而郑志良发现的《修洁堂初稿》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稿中有宁楷所作《题辞》及其他有关《儒林外史》的研究资料。经考证,郑志良认为,《修洁堂初稿》成于吴敬梓去世之前,约在乾隆十八年。 多位学者认为,新发现的《题辞》涉及《儒林外史》中的诸多情节,且关涉第五十六回,是研究《儒林外史》原貌的一篇重要文献。《题辞》的主要内容是对《儒林外史》情节的概括并加以评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玉堂金马,被薜荔而来游;丹诏紫泥,杂椒浆而共锡。”郑志良认为,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是指第五十六回的内容。这或许可以证明第五十六回是吴敬梓的原作。 不过,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年学者叶楚炎却对《题辞》持不同看法。他认为,《修洁堂初稿》的完成时间不会早于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在吴敬梓去世至少十年后方才成书。而宁楷很有可能是《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的增补者,《题辞》其实是宁楷对于增补《儒林外史》一事的自我说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勇强认为,目前来看,仅凭新文献还不足以令学界对《儒林外史》原貌问题达成共识,尚需对新文献作进一步解释,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搜寻相关文献。“但它激发了大家对新文献的期待。” 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李汉秋认为,《儒林外史》不是编年史,是小说,虚构成分比较多,传统的经史研究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小说。仅仅依靠文学鉴赏的方法,缺乏铁证,难成定论。在小说研究中,应当将小说鉴赏的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以及小说理论的观照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