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前,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题为《论君子》的报告,希望包括清华学子在内的天下读书人能以君子自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2年后的今天,扪心自问,我们为学者,是否真的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呢? 君子心正,为学者不可思邪。心正,要求为学者在思想上正确认识为学的目的。先人有云:“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人皆不可得而私之。”一些人之所以“思邪”,根本上在于他们把为学当成自己的私物,进而把为学变成了争地盘、抢生意,谋取不正当私利的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心术不正”。先人有云:“心正则笔直。”没有“思无邪”,焉得“诗三百”?“心正而后身修”,此乃大学之道也。 君子风清,为学者不可染浊。风清,要求为学者在行动上清楚把握为学的作风。清者,水净也。上善若水,为学者当如清水般洁净,一点一滴都来得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如果观点是偷来的,文章是买卖而来的,岂不玷污了学术?这样的“染浊”与盗娼行径有何区别?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为学者自当引领一代之风尚,倘若为学者行如盗娼,则时代就有糜烂之危,社会就有崩溃之险。以史为鉴,绝非危言。 君子理真,为学者不可逐臭。理真,要求为学者把追求真理当作毕生之事业。此处的真理,应坚持两个尺度的统一。一是客观的物的尺度,即真理应客观真实,不假不虚。二是历史的人的尺度,即真理应符合创造历史的人们的意愿,不违不背。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理即大义,大义即真理。由此观之,在为学时以假乱真,或假托求“真”,置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于不顾而求恶者,非为君子,只是“逐臭之蝇”罢了。总之,真君子做真学问,真学问育真君子。真学问与真君子是相辅相成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真理与真君子的统一,此即古人梦寐以求的“天人合一”。 “勉为真君子”,是梁启超对那个时代为学者的殷期。在今天这个更有条件做真君子的时代,为学者切莫辜负了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