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任何一个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都需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即国民统一的意志和民族的凝聚力。而这种条件的形成,除了国家与国民的利益、民族整体和民族成员的利益高度一致外,还需要以普遍教育的方式来完成。荣维木认为,“设立国家纪念日,本身就是教育国民,尤其是教育青少年一代的最好方式。” 9月30日,在由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中,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青年人要想实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首要任务即是要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光荣传统,勇敢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武向平也提出,设立烈士纪念日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开展纪念活动培养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要时刻具备忧患意识,将革命烈士为国奋斗、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只有秉承革命前辈勇于奋斗、勇于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历史学研究提出更高要求 烈士纪念日的设立,对历史研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潘洵认为,对于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献身的烈士们,每一个名字,都不应遗忘;细节的准确,是为了更好的纪念。而事实上,这其中有太多史实需要进一步挖掘:一是要深入研究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的重大贡献;二是要进一步挖掘目前仍处于“无名”状态的无数英烈。他说,“历史研究是历史资源利用的基础,只有弄清历史真相,充分尊重历史,我们才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英烈,才能杜绝历史虚无主义。”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烈士的概念、范围存有争议,历史学研究者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明确。”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告诉记者,受战争年代社会条件的制约,部分烈士的名字未能得到及时记录。据了解,近代以来为国捐躯的烈士有2000余万人,但目前有所记录的仅193万人,因此加强搜集烈士名录刻不容缓、责无旁贷。 张连红认为,烈士纪念日的设立使历史学研究者亟须加强三方面研究:一是进一步加强烈士范围、人数、名录的搜集整理研究。二是进一步加强烈士精神内涵的研究。烈士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精神内涵不断丰富,史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仍较薄弱。三是进一步加强烈士文化建设的研究。要充分运用全国各地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等,通过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纪念仪式,营造全社会缅怀先烈、敬仰先烈的文化氛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励青年一代的爱国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