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治学心语 >

“真正的学术研究,每一天都在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网-《光明日报》 罗 旭 李子晗 参加讨论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史学研究的未来也在于青年。”一见面,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就这样说。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75岁的历史学家张海鹏在潜心治学的同时,也一直在教书育人。他的学生中,很多都已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历史学人才不能只研究过去的典故。研究历史的目的是关照现实,学术研究最终要指向资政育人。”白发苍苍的张海鹏坚持认为,“真正的学术研究,每一天都在创新。”
    为学:“看到别人没看到的问题,才能叫有学问”
    “一个人的追求与梦想,只有和国家的追求与梦想结合起来,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张海鹏指出,“研究历史的人,更要把握现实。如果不能掌握国家的需要、对现实的状况不了解,是很难把历史研究做好的。”
    1964年,25岁的张海鹏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就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这一待就是50年。50年来,在这个堪称业界翘楚的历史学研究机构里,他亲眼看到也亲身经历了青年历史人才成长为历史学家的全过程。
    1988年起,张海鹏开始担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的职务,长达16年。期间,他着力培养和打造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一代研究队伍,解决了研究所当时面临的人才断层问题。对历史人才的培养,他也有了比别人更深层次的认知。
    在专业研究上,张海鹏一直强调不能拾人牙慧,要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1991年11月,张海鹏接到台湾政治大学邀请,代表大陆史学专家第一次跨越海峡,去参加一个关于黄兴与近代中国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他独辟蹊径,从辛亥革命中黄兴个人的抉择,探讨了晚清革命走向的问题。演讲赢得台湾学者一致首肯,认为观点新颖、无懈可击。
    这次演讲激起了两岸历史学者为学为文的共鸣,为此后大陆与台湾在近代史学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打通了一条捷径。这件事,对近代史研究所青年人的影响至今还在,他们在治学中都力争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张海鹏还认为,学问要表现在论述上。“我不赞成孔夫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只是绍述前贤,没有发明,没有著述,不能叫有学问。”他说,“只有用思想和逻辑,辨识历史事件的真伪,指出历史前进的规律,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才叫有学问,才能称为学问家。”
    张海鹏常说:“一名优秀的历史学人才,最重要的贡献是资政育人。”他深知,历史学家必须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确,他不是一位纯粹书斋式的学者,而是既有传统士人的经世精神,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足现实,既能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课题的方向指引,又能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想资源。
    1998年起,在张海鹏的积极倡导下,近代史研究所每年组织一次青年学术论坛,凡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每年必须写出一篇代表自己学术水平的论文参加论坛。青年学术论坛的连年成功举办,有效推动了一大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并在国内学术界渐成品牌。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曾专门发表文章,介绍并称赞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培养青年学者的经验,希望俄罗斯科学院各研究所借鉴中国的经验,加强对青年学者的培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