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国外史学 >

环太平洋人面岩画或源自中国(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朱利峰 参加讨论

    在比较研究中寻求艺术源头
    在随后的70—90年代,美、加学者在美洲西海岸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人面岩画遗迹,这些人面岩画沿着阿拉斯加岛屿,顺着海岸线向南延展到北美中部。随着更多线索在美洲的发现,一些学者注意到这些人面岩画之间的差异性,但均只从美洲大陆的原住民角度进行研究,并未能以全球视野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共性因素。
    加拿大印第安部落研究专家爱德华·米德于1971年出版的专著《西北太平洋地区印第安岩刻》首次收录了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多达49个地点的岩画,其中不乏人面岩画,爱德华称之为“Mask Face”。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研究员贝斯·希尔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调查了200余个岩画点,其中有70多个地点发现人面岩画,并分别于1974年和1975年先后出版了专著《太平洋西北地区印第安史前岩画》、《太平洋西北海岸的印第安岩刻指南》,详细描述了加拿大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岩画调查情况,书中将人面岩画统称为“face”。虽然当时中国的人面岩画尚未被广泛发现,但希尔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在美洲西北海岸所发现的岩画,“很有可能源于中国早期文明的艺术传统,并沿着太平洋沿岸扩散开来”。
    1981年,美国学者丹尼尔·里恩在《西北人类学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华盛顿西海岸的岩画》的长篇学术论文,文中列举了大量首次发现的美国西北海岸人面岩画拓片和描图,并结合北美印第安土著艺术进行了民族学的比较研究,以图例标示了北美西北海岸地区人面岩画的分布规律。1992年,美国学者凯泽在他的著作《哥伦比亚高原的印第安岩画》中认为:“面具或具有人面特征的形象具有夸张的牙齿、眉眼或其他面部特征,它们之中没有哪两个具有显著的相似性,这与其他艺术形式中总是重复相同的特征明显不同,表明每一个艺术家在描绘他的守护神时更多地具有其个人色彩。”同年,美国学者亚历克斯·帕特森在他编制《美国西南部岩画符号的田野指南》时,将人面岩画纳入Humanlike(类人型)岩画类型之中,其中对各种人面岩画的具体称呼不下十几种。直到近十几年来,在一些学术会议和著作中,人们才普遍将Faces和Masks作为人面岩画类型的约定俗成的称呼。
    2011年,澳大利亚学者本·沃森发表了题为《以眼为见:世界岩画中的人类感知及其拟人面孔》的文章,通过观察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以表现眼睛为主的人面岩画,把视线引向整个环太平洋区域,将环形双目作为基本要素提炼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这种对称的眼睛作为人用来感知世界的最强有力的神经系统构件,使得原始岩画艺术家很自然地选择其为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符号。
    1961—1965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曾发现过一个人面岩画遗址群,1992年澳大利亚的岩画学家保罗·塔森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进行过初步介绍。近几年来,魁北克大学的人类学家丹尼尔·阿瑟诺在此基础上,通过更深入的实地考察,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一个叫做夸加它里克的岩画点,结合整个北极地区(包括从挪威到格陵兰岛再到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不同社群的岩画艺术在图案和主题上存在的相似性,并列举了大量的多赛特便携式艺术品。以此试图说明,从萨满教的服饰、用具、宗教仪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看,魁北克北部的这些人面岩画与萨满巫术的源头是一致的。2014年,笔者翻译了丹尼尔教授的文章《极地岩画背后的萨满教——加拿大、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人面岩画与萨满用具的关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1期),这是目前为止关于国外学者人面岩画研究的最新资料。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