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继承发扬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乔治忠 参加讨论

    “以史为鉴”尺度极难把握
    在中国古代,传统史学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功能,这是显而易见的。经世致用这一史学宗旨与治史求真准则的对立统一,构成史学发展、兴盛的动力。然而,在传统史学发挥的经世功能中,也有巨大弊端。其一是设计政治方案,淡化、排斥了对社会现实的调查研究,而过多地以历史事例为参照和指导。虽然这也会闪耀出思想火花,但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欲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却不将研究社会实况置于首位,这是致命的逻辑错谬。其二是“以史为鉴”的运用,往往择取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例,与现实社会问题进行比附。如果对所借鉴的历史事例的理解本就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又不计时代区别地进行附会,就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
    中国古代乱世多、治世少,政权兴亡屡屡重演。从这一客观史实来看,“以史为鉴”的政治效果并不太好,其中多有统治者荒唐昏暴、不认真汲取历史教训所致,但也有“以史为鉴”导致的后果。例如,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对同姓诸王防范压制,“不度先王之典,不思屏藩之术,违敦睦之风,背维城之义”,造成“委权异族”而国亡。西晋以此为鉴,分封诸王而各有兵权,却出现“八王之乱”。北宋以唐代藩镇割据为鉴戒,大削武官兵权,改变兵制,却导致军力软弱,屡屡丧权辱国。明朝建文帝以西汉“七国之乱”为鉴戒,力行削藩,则导致“靖难之役”而败亡。可见,“以史为鉴”的尺度极难把握,在古代也并非绝对可以信赖。
    近现代时期,世界局势和中国国情变化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理念不断涌现,以往的历史难以提供真正可作为比拟的范例。近代以来,形成了多门类的学科,各有特色、各具优长,已非古代那种“盈天地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的状况。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需要多种学科参与,“以史为鉴”已经不能独立肩负起经世致用的重任。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运动,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虽性质不同,收效各异,但基本上属于某种先进思想与现实结合的社会实践,并非从传统的史学经世或“以史为鉴”理念推衍而来。因此,如何认识史学的社会功能,值得认真反思。许多当代学者仍然夸大史学的社会功能,摆脱不了传统的思维套路,显得不合时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