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汉2月12日电 (记者郝日虹)日前,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名单里,《中国古书编例史》位列其中。该项目通过对编例的含义、内容、类型、价值的阐释,以及对古书编例发展源流的回顾,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图书编例的历史。 该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曹之表示,图书编撰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从事图书编撰活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因此,古人在图书编撰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许多图书编撰的方法,古书编例正是对这些编撰方法的总结。中国古书编例源于《春秋》之前,由“凡例”不断发展而来。从先秦两汉的最初产生,到魏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再到隋唐五代的持续发展,直至宋元的成熟和明清的繁荣,古书编例由简至繁,始终在与时俱进、因时而异。考察其历史流变,不仅有助于深化我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对古籍整理、版本鉴定、图书编撰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